全媒體記者 王 艷 通訊員 龍 琰 張若怡 羅大朋
“設置‘秘書’服務員,‘點對點’傾聽企業訴求,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園區內新增工業用地一律實行‘標準地’供應,嚴格落實‘凈地’規定。”
“對標‘一日辦結’‘五證同發’的目標,服務好企業,加快工業企業落實落地……”
近日,恩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改革,創新探索新模式,多措并舉將優化營商環境向縱深推進。
“以前拿地,需由企業請人進行節能評價、環境影響評價、洪水影響評價、壓覆重要礦產資源評估等事項,手續全部跑完后才能開工建設。現在恩施市推進‘標準地’出讓改革,之前繁瑣的環評事項全部納入政府統一服務事項,由政府統一免費提供。政府以更高標準的“凈地”供應給企業,我們開工時間大幅度縮短。”恩施大北農飼料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一塊小小的“標準地”背后,折射的是恩施市項目審批優化和土地的高強度開發,是推動產業用地“拿地即開工”的不斷探索與努力,是部門從“衙門”向“店小二”的轉變。
“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行并聯審批制,力促產業項目從供地到落地建設全流程提速。項目早落地、早施工,就意味著能早投產,讓企業享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是我們不斷優化改革的目標。”恩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
并聯審批制充分利用土地出讓公告從發布到成交34天等候期,允許意向單位在出讓公告發布后提出申請,將多個審批環節提前至土地成交前受理審核,審批部門利用土地出讓公告的“空檔期”進行提前審核。
用地項目審批主環節總辦理時長縮減至34天,這種由“標準地”出讓改革帶來的審批流程“加速度”,是恩施市推行“標準地”出讓改革的一個縮影。
“以往要奔波幾個月的事情,現在“五證同發”一天就可以完成,而且每一步流程都有專人對接溝通,還列好了項目清單,完全不用跑‘冤枉路’。”在恩施市民之家大廳,緣鑫包裝廠負責人在恩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了解辦證相關事宜。
改革前企業需自行組織材料到各審批部門逐一辦理審批手續。現在的項目“秘書”服務制,由專人全程提供“點對點”直通服務,從項目立項、規劃選址、土地報批、土地供應、規劃審批、不動產登記、開工許可等全部業務,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全鏈條的“秘書服務”,由企業“坐等審批”轉化為政府部門“主動服務”,為企業提供了有精度、有溫度的用地服務。
在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改革過程中,恩施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多個部門,協調配合推進建立“標準地”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通項目評估、備案審批、開工建設、竣工驗收和項目竣工后評價等各環節鏈條。
自恩施市全面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改革以來,截至目前,全市共出讓“標準地”5宗,區域總面積為11.9656公頃。
來源:恩施州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