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廣州市人大常委會向全市各級人大代表發出《致廣州市各級人大代表的倡議書》以來,全市各級人大代表積極響應倡議,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點和優勢,自覺沖在一線、干在實處,以實際行動助力筑牢疫情防控銅墻鐵壁,展現新時代人大代表的風采。
白衣執甲沖在疫情最前線
面對新冠疫情,醫務人員白衣為甲、逆行出征,踐行醫者仁心、救死扶傷的使命,始終堅守在戰“疫”最前線。
4月17日,廣州市越秀區東山街道開展第五輪全員核酸檢測,當日下午,前來排隊進行核酸檢測的群眾不經意間發現,自己竟然掛上了核酸檢測的“專家號”。為他們進行核酸檢測的是省人大代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崔書中。作為一名從事腫瘤外科臨床工作30余年的知名專家,崔書中曾獲得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第十五屆廣東省丁穎科技獎等榮譽。自4月8日以來,崔書中所在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已先后派出1100余名醫護人員支持廣州抗疫,共完成約45萬人次樣本采集,同時還派出檢驗專家支援上海抗疫。4月17日下午安排好醫院的800多名住院病人后,崔書中來到廣州市越秀區東山口地鐵旁的臨時核酸檢測點,加入醫院的核酸采集工作隊伍。在現場看到,對于采集咽拭子,一如他習慣拿的手術刀,崔書中同樣十分輕車熟路。“作為人大代表和一名醫護人員,在疫情面前沒有職稱或身份,一旦穿上防護服,我們都是普通的醫務工作者,都要共同為廣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崔書中深有感觸地說。
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胸科醫院院長劉健雄同樣是行走在抗疫一線的尖兵。今年3月以來,廣東省深圳、東莞、中山、廣州等市先后發生疫情,劉健雄積極響應號召,組織醫院10批次核酸采樣隊伍共466人次到省內各地開展應急核酸采樣工作,共完成約23.6萬人次樣本采集。作為醫務工作者,劉健雄認為,大規模的核酸檢測,仍是精準防疫、防范病毒擴散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為此,就需要與病毒拼速度,“雖然我們很多醫護人員都是剛剛結束診療、護理工作,甚至有些人剛剛脫下藍色的手術衣,但為了跑出采樣加速度,他們連續作戰、不計勞苦,就是為了盡快阻斷病毒傳播,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就地化身,傾力支援
近期,上海、長沙等地疫情散發,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面對疫情,處于外地的代表們脫下工作服,穿上防護服,就地轉化為社區志愿者,加入支援外地抗疫的行列。
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銷售副總裁吳永君因工作原因,前往上海出差,期間突遇疫情爆發,上海實行全域靜態管理。處于中高風險地區的吳永君主動報名參加了上海市浦東新區志愿服務,多次協助社區居民進行新冠抗原檢測工作。在工作中,吳永君發現了抗原檢測在檢測環節、管理環節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抗原檢測的效果將大打折扣,為此,他利用休息的時間,認真梳理出一份抗原檢測工作指南,針對存在的重大安全隱患,提出了相關的改善意見和建議,并分享到志愿者和社區工作者群,有效規避了抗原檢測的風險隱患。
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番禺電纜集團有限公司金具事業部湖南區域總負責人陶立群因工作需要時常往返廣州、長沙兩地。今年3月,陶立群到長沙出差時,突遇疫情被封閉在居住小區,“既然出不了小區,也回不了廣州,那就為小區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吧。”于是,陶立群每天到小區居委會報到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從早上維護大規模核酸檢測秩序,到晚上拜訪住戶、錄入數據,陶立群忙得不亦樂乎。因為小區志愿者數量有限,很多時候要連續工作長達十幾個小時。參加志愿服務以來,陶立群累計開展志愿服務13次,服務時長近40小時,“說不累那是假的,但這是人大代表應有的擔當,看到自己的付出換來了大家的健康和安全,覺得非常有意義”,陶立群說。
甘當防疫“螺絲釘”
社區是推動各項疫情防控措施落實落細落地的關鍵節點,社區防控工作是疫情防控最基礎、最重要、最艱巨的工作。廣州市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廣大社區工作人員“5+2”“白+黑”早已成為常態,正是由于這一顆顆疫情防控“螺絲釘”的存在,為社區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撐起了一方晴朗的天空。
4月12日下午,廣東省人大代表、廣州市荔灣區金花街道蟠虬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區燕明收到緊急馳援白云區的通知,在安排好蟠虬社區全員核酸檢測工作任務后,她于當天晚上立即趕赴白云區報到。入駐白云區后,區燕明一方面圍繞人員排查、管控、保障、轉運、救急、環境及卡口值守、人員支援到位情況等7大方面內容,到白云區10個街道1個鎮14個社區(聯社)重點走訪查看封控區和管控區內的服務保障情況;另一方面,在走訪過程中把去年荔灣區疫情防控工作中好的經驗做法送至基層一線,細致指導改進基層疫情防控存在的薄弱環節,鼓勵大家進一步堅定戰勝疫情的信心。馳援白云區疫情防控工作的任務圓滿完成后,區燕明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里留下了滿滿的戰“疫”印記,“只要始終堅持‘動態清零’的總方針,廣州必勝。”區燕明堅定地說。
作為廣州市較大的城中村之一,白云區大源街大源村也是知名的電商淘寶村,村里外來人口多、工廠多、物流點多,全方位、無死角做好防疫宣傳、核酸檢測,難度很大,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面對情況復雜的困難,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市白云區大源街大源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賀冬貴沒有退縮,他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在村內設置了封控區。為做好居民體溫普測登記和政策宣傳工作,賀冬貴和83名突擊隊隊員每天穿著不透氣的簡易防護服,一穿就是4、5個小時,走村入戶逐一排查,僅用3天就完成了全村4728戶村民的疫情排查,對8805名返穗人員的健康狀況進行了跟蹤回訪,由于工作做得細做得扎實,該封控區已實現連續10天沒有新增確診病例。
在廣州市的抗疫戰線上,還有一支輾轉轉戰疫情封控區的“奇兵”,廣州市人大代表、廣州巴士集團第三分公司黨代表工作室負責人段安春就是其中的一位。4月8日,段安春工作所在的廣州巴士集團三分公司收到求援信息:公司支援白云區景泰街的黨員突擊隊需臨時增加1人,他第一時間向黨組織提出了請戰書。在獲得黨組織的同意后,4月9日,段安春作為小組長帶領分公司的黨員突擊隊進入白云區景泰街的封控區。連日來,給團隊成員合理安排任務、親自上陣協助開展核酸檢測等,成為段安春每天的家常便飯。社區里有很多老年人不會操作手機填錄信息,段安春就親自動手幫忙錄入;碰到行動不便的市民,段安春總會小心翼翼帶他們去綠色通道;碰到因為等待焦急而煩躁的市民,段安春就“豆腐心”“婆婆嘴”耐心勸導。在段安春看來,作為入職25年的黨員,作為廣州市人大代表,疫情當前,他必須站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為疫情防控站好崗、守好門。在“段安春”們的共同努力下,白云區景泰街的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目前他又投入了支援另一封控區——白云區三元里街疫情防控的戰斗。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