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石油是國家發展重要的戰略資源,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油氣勘探是整個石油工業的基礎和先導,關系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戰略安全。然而,在這么重要的領域中,我國油氣勘探,尤其是海洋油氣勘探,所用的裝備幾乎全是進口,這些進口裝備不僅價格昂貴,還在關鍵指標參數、作業區域上對我國進行了限制,嚴重阻礙了我國勘探技術的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在合肥這座“科創之城”,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曹平副教授帶領他的團隊,經過幾年的刻苦攻關,把在先進加速器、對撞機等大科學裝置研究和建設上積累的先進的電子學測量技術和方法,應用于海洋石油勘探的重大國民經濟領域,與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發了高精度深水油氣地震勘探數據采集裝備,成功突破了我國在海洋地震勘探數據采集裝備領域的“卡脖子”技術,打破了國際技術封鎖和價格壟斷。
400 288 >
“海上的石油勘探首先需要物探船用地震勘探的方法把整個地質層掃描一遍,了解清楚地層的構造。”曹平告訴記者,“我們的裝備如同一個大型的ct機,通過人工震源激發地震波,收集從海底返回的微弱信號,進行三維切片掃描,從而獲得海底地質結構的成像信息。”
“我們攻克了超長距離一體化精密采集傳輸、大覆蓋范圍多纜全局精確同步、可擴展的海量數據實時讀出、水下電纜高可靠作業支撐等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曹平介紹,這套裝備具備高密度采集、寬覆蓋超長纜作業和可靠的海上作業等特點,可分辨相差1萬倍的信號,總探測覆蓋面積達十幾平方公里,精密采集通道規模達數萬道。“與國際水平相比,我們的同步技術指標要高20倍,傳輸能力高1倍,下潛深度也突破了國外的沉放深度限制。”
“我們科研工作者就是要做‘填空’題,國家哪個方面不行,我們就攻關哪里;國家需要什么技術,我們就研究什么樣的技術。”曹平的這句口頭禪是他多年來上下求索、孜孜以求的信念。2019年,這套裝備入選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領域重大科技成果,也入選了中科院建院70周年創新成果展。同時也成為中國海油的高端戰略發展裝備。
400 300 >
曹平
“最開始研究拖纜采集裝備的時候,真是摸著石頭過河,只能一步步嘗試和摸索。”回顧攻關的整個過程,曹平坦言最難的就是如何實現成果的落地轉化,“由于學校的人才培養屬性和職務科技成果的產權歸屬屬性,在成果批量化的時候,我們沒有辦法進行銷售。后來中科大的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成功幫我們疏通了堵點。”
原來,2020年5月,科技部等9部門印發《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中科大成為試點之一。中科大專門制定了實施方案,計劃通過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爭取在試點期3年內積極推動不少于30項科技成果的“先賦權后轉化”,激發科研人員從事轉化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科技成果應用。
經過三個月的時間,通過成立新公司,曹平帶領團隊,將科技成果推向市場,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實現了“開花結果”。2020年,該團隊成功批量生產并裝備一條六纜物探船的數據采集裝備,完成了我國海洋物探史上首次高端自主裝備的大規模裝配,并投入實際作業中。當前,他們正在完成更大規模的深水物探船裝備工作,預計今年上半年完成。
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是中國科大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的集中窗口。近年來,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不斷打通學校與先研院之間科技成果轉化渠道,加大對安徽省內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健全前沿科技研發“沿途下蛋”機制,已逐漸形成體制機制創新、高端人才集聚、創新成果豐碩的良好發展局面,正朝著建成具有國際影響的高層次人才聚集中心、高科技產業孵化基地和成果研發基地、轉化基地的目標穩步前進。(記者 徐慧媛)
中安在線 (2022-04-20)
來源:天津大學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