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溫顯來,男,1962年7月出生,江西上饒人,工商管理碩士,高級經濟師,無黨派人士。現任江西博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江西鑫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顯來事長,系江西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常委、省工商聯副會長、省個協副會長、省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上饒市企聯副會長、上饒市總商會副會長等。
1995年被評為江西省優秀鄉鎮企業廠長(經理)、振興上饒黨外“十佳人士”、“全區勞動模范”、首屆“上饒市十大杰出青年”;2000年被評為“第一屆上饒地區優秀青年企業家”;2001年被評為“第四屆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2003年被評為“中國經濟貢獻年度新聞人物”、 “江西省優秀企業家”;2004年被評為“第五屆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中國經濟優秀人物” 、“江西省優秀企業家”、“江西省優秀社會主義建設者”、“江西十大愛心人士”。
榮譽成就
13年間,由溫顯來領航的博能實業集團在江西這塊紅土地上演繹了一個創造財富奇跡的故事:從一個擁有資產只有50萬元、10來個從業人員的小型民營企業發展到今天擁有固定總資產10億元,職工2000余人,年銷售收入10億余元,年納稅3000多萬元的大型企業集團。現擁有一家上市公司,六家子公司,主營業務有客車制造、漆包線生產、房地產生產、物業管理、煤炭運銷和城市管道煤氣。
13年來,博能集團的資產擴展了2180倍,納稅金額增長了300倍,員工人數增長了140多倍,連續9年是上饒市私營企業第一納稅大戶,連續8年被評為江西省“十佳私營企業”和“先進私營企業”,連續兩年被評為“江西省優秀企業”,1995年被國家工商局評為“中國家最大私營企業”第58位,2001年命名為全國“光彩之星”,2000年和2003年相繼入選“全國民企強”,2003年被評為“中國房產強”,2004年被評為“全國就業和社會保障先進民營企業”,“全國青年文明號”,“中國‘200佳’高速成長中小企業”,“全國民營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博能集團已初步形成了客車、線材、房地產、能源四大主業齊頭并進的產業群發展格局,成為江西省經濟增長最具活力和最具發展潛力的民營企業之一。同時,溫顯來也帶上了一項項桂冠: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中國經濟貢獻年度新聞人物、江西省優秀企業廠長(經理)、江西十大愛心人士等。
工作經歷
1980.9——1986.5上饒縣煤炭公司煤炭經營部副經理
1986.8——1989.7上饒縣煤炭公司副經理兼煤炭經營部經理
1989.8——1992.6江西華能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1992.7——1995.11江西博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1995.12——現在江西博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
成長經歷
從92年創辦博能集團以來,溫顯來以堅韌的毅力、創新的思維、卓越的經濟運作能力,實現了企業的快速發展。短短的15年時間,企業完成了從最初的創業,成長到收購國有上市公司、擴展企業產業群的巨變,博能集團4次入選“全國民營企業強”,連續十年保持上饒市私營企業第一納稅大戶地位,躋身江西企業30強和上饒企業40強第一名。
個人事跡
溫顯來具有較強的創新思維和開拓意識,博能十幾年的高速發展,離不開溫顯來“敢為天下先”的創新意識。94年,在我國公司法還沒有出臺前溫顯來就以前瞻的眼光突破了產權機制上的禁區,在江西省率先實行了股份制,成了股份制企業的先行者;98年,溫顯來抓住國有企業允許私營企業兼并、租賃和購買的機遇,大膽跨地區收購了總投資為0萬元的浙江常山水泥廠,當年創利潤100余萬元;同年,還收購總投資1.07億元的上饒市管道煤氣工程公司,開創江西省民營企業經營社會公益事業的先河;2002年,溫顯來抓住國有企業改革國退民進的歷史機遇,收購江西信江集團,控股鑫新股份,成為江西省第一家收購重組國有上市公司的民營企業。
博能集團控股鑫新股份,把國有企業這些資源優勢和民營企業的機制及管理進行優勢互補,創造出新的生產力,促進共同發展。通過導入民營化的機制和先進的管理模式,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大力開拓市場,創新管理機制,促使企業的工藝、技術、產品邁上了新臺階,企業的綜合實力得到迅速提升,客車和線材兩大主業銷售額連續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并雙雙進入江西省名牌行列。
在事業一步步成功的同時,溫顯來勇于為社會承擔責任,回報國家,回報社會,傾注愛心,關愛弱勢群體。十多年來,博能集團連續保持上饒市私營企業第一納稅大戶地位,累計向國家納稅3億多元,先后接納安置下崗職工1余人,向社會公益事業和災區捐款1000余萬元。
成功秘訣之一:敢為天下先折疊
這是一個競爭的年代,“要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要想比別人發展得更快、更好,就必須解放思想,不斷創新。”溫顯來徐徐道來,面含微笑,可眉宇之間透露出“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的睿智。
博能十幾年的高速發展,離不開溫顯來“敢為天下先”的創新意識。1994年,在我國公司法還沒有出臺前,溫顯來就以前瞻的眼光突破了產權機制上的禁區,在江西省率先實行了股份制,成了股份制企業的先行者。創業初期,產權就很明晰,凝聚了人心,吸引了人才,推動企業快速成長;當煤炭業務取得輝煌成績時,溫顯來又適時提出了“跳出單一經營格局,開展多種經營,發展新的實體”的決策,以嶄新的經營理念和思維開始“二次創業”,并把公司總部從縣城遷往上饒市中心,使博能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空間。1998年,溫顯來抓住國有企業允許私營企業兼并、租賃和購買的機遇,大膽跨地區收購了總投資為0萬元的浙江常山水泥廠,當年創利潤100余萬元。同年,還收購總投資1.07億元的上饒市管道煤氣工程公司,開創江西省民營企業經營社會公益事業的先河。他率先將現代房產營銷理念引入江西,引發市民居住理念的一次革命。2000年,在南昌紅谷灘地段還無人問津的初期,溫顯來就先人一步在此征地200畝,著手開發理想家園•泉水灣,贏得了豐厚的回報。2002年,溫顯來抓住國有企業改革的歷史機遇,收購江西信江集團,控股鑫新股份,成為江西省第一家收購重組國有上市公司的民營企業。
博能集團控股鑫新股份,把國有企業的資源優勢和民營企業的機制及管理進行優勢互補,創造出新的生產力,促進共同發展。通過導入民營化的機制和先進的管理模式,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大力開拓市場,創新管理機制,促使企業的工藝、技術、產品邁上了新臺階,企業綜合實力得到迅速提升,客車和線材兩大主業銷售額連續兩年保持40%以上的增長速度,并雙雙進入江西省名牌行列。大氣魄,大手筆,大收成!
成功秘訣之二:大贏靠誠信折疊
至誠君子,人皆仰之!
溫顯來把誠信看作自身發展的推進器,也把誠信作為博能10多年來一貫堅持的經營理念。他認為“一個人如果愿意在更早的時候付出誠信,他的收獲就會更大。假如你在15歲就付出誠信,你的誠信收獲期可能就有50年、60年甚至更多。如果在50歲才付出誠信,那收獲期就很短了。”他的經歷印證了“誠招天下客”的樸素道理。1994年,福建一個大型鋼鐵廠煤炭供應招標,博能和其他4家公司同時中標。不久,由于煤炭進價上揚,其他公司都單方面停止合約,惟獨博能繼續信守合同承諾,按漲后的價格繼續向客戶提供煤炭,保證了該廠的正常生產。正因為本著誠信經營的理念,博能獲得各方的信任和支持。1998年,上饒市政府將投資1.4億元的“民心工程”市管道煤氣工程交給博能集團經營。2002年,博能擊敗多家強大對手,收購信江集團,控股鑫新股份。撫今追昔,溫顯來感慨頗深:“成立博能之初,一切從零開始,但才一年多,銷售收入就達到了1億元。也就因為這樣,開始自我感覺良好,認為以后也能有這樣的發展速度,就做了一些盲目的決策:1994、1995年,由于發展過快,投資過大,出現了資金緊張。此時,我的上游客戶把上千萬的東西先發給我,下游的客戶上千萬的資金先預付給我,幫我渡過了那兩年的難關。最近一兩年,重組鑫新股份時,我的一個客戶對我說,要錢就拿2000萬去,雖然最后我沒有要,但我非常感動,這說明在他們的眼里,我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人。經歷了這么多,讓我自己有個判斷和分析,覺得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一般,剛踏上社會時,就有很多有才華的人和我一起創業,他們的水平能力,已經取得的成績當時都在我之上,但為什么一些機會會落在我頭上,讓我小有成就呢?我覺得除了自己更勇于面對困難,更愿意去挑戰困難以外,關鍵是誠信給我帶來的收獲。”
小贏靠勤快,中贏靠智慧,大贏靠誠信。
成功秘決之三:廣學而善博折疊
企業的學習能力,是企業始終創新活力的保障。
在博能集團,到處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氣氛。而談到溫顯來的學習狂熱,同事們的口吻里充滿敬佩:“在上饒沒見過這么愛學習的人。”
兒時的溫顯來由于家境貧寒,無力上學,過早地走向社會。勞作之余,仰望藍天,他幼小的心底一直埋藏著一個夢想:我要讀書!在后來的實際工作中,他遇到很多困難,越發覺得需要學習,特別是他的預期目標越來越高,為了將來的發展,他需要開闊眼界,需要更多的知識積累。
機會終于來到了!經營博能期間,他有整整三年半的時間在脫產讀書,先后讀了兩個碩士:清華大學的mba和江西財經大學的mpa。從1992年到現在,他多次參加公司組織的學習,長則兩年,短則七八天。平時,他出差到哪里都帶著一本書,在繁雜的商務活動中“讀上一段”。
學習的熱望有如火山噴發!
這位“江西省優秀儒商”和我們侃侃而談:“我有一種要去讀書的強烈愿望,在清華,我的同學中有很多是博士、碩士,我可能是基礎文化最低的一個,但也是學習最刻苦的一個,在那里真的是學到了東西。假如沒有那次學習,鑫新股份重組下來,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管理,我們公司的管理也不可能提升到現在這樣的水平。我可以很自信很自豪地說,在江西民營企業管理的的規范性、有效性和管理理念的先進性上,博能不會輸給任何一家企業。比如對現代企業管理的一些新理念、新手段和新方法的運用上,都是超前的。
現在博能學習和培訓已經成為一項制度,公司制定了“送出去、請進來、能者為師”的培訓原則。由一級培訓、二級培訓構成的分級培訓計劃,每年有脫產學習的指標,選派高中層管理人員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名牌學府進修學習,還在2000年初建立了培訓中心,請來了江西財經大學和南昌大學的老師進行培訓。管理人員按照“每年四本書”的要求,每個季度通讀一本書。博能還鼓勵員工自學與工作相關的科目,在獲得公司同意的前提下可以報銷學費。
“慎思捷行,廣學善博”,學習型企業的定位,給博能帶來了不斷成長的動力。
成功秘決之四:愛心獻社會折疊
待到山花爛漫時,它在叢中笑。
來源:中國江西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