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鶯飛草長。3月14日,國際學院組織60余名外國留學生及家屬進行春季放風箏活動,鼓勵大家走出宿舍,感受春日生機勃勃的氣息。
外國留學生輔導員首先給留學生介紹了被稱為“人類最早的飛行器”——風箏在中國的歷史及兩千多年間不斷演變的制作工藝。聽著老師們的生動介紹,東南亞等國的留學生也紛紛拿出手機里的圖片向大家展示自己國家的風箏,由于材料、氣候和民俗習慣的差異,各國演化出各式各樣、形態多變的風箏。馬來西亞留學生最喜歡月亮風箏,表達了他們對稻神的崇敬與喜愛;泰國留學生介紹說,他們的風箏有男、女之別,男箏稱之為鳥箏,有2米多高,女箏稱之為魚箏,形狀像鉆石一樣,很漂亮。通過對風箏文化的了解與交流,留學生們迫不及待地要放飛風箏,一較高下。只見留學生及家屬們或是三兩結伴,或是一人奮力奔跑,讓五彩的風箏隨著春風伴著歡聲笑語漸漸翱翔天空。
國際學院歷來注重通過日常文化教育實踐活動,在外國留學生中積極有效地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本次戶外活動在緩解了外國留學生科研壓力的同時,也提升了外國留學生對我校校園文化的認同感,增進了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喜愛。
824 >
255 >
風箏活動剪影
編輯:王學鋒
來源:天津大學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