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系統是一個發電和用電動態平衡的能源網絡,在實際電網中,發電和用電始終存在著波動和不平衡,并導致電網電壓和頻率的波動。儲能系統是電網源、網、荷、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應用于發電側負荷響應、調峰調頻、電網黑啟動、削峰填谷等場景,實現風、光、儲聯合系統的優質、可靠運行,對電網的安全、可靠、經濟運行具有重大意義。
正值山東儲能產業蓄勢待發之際,國內知名儲能專家代表積極為我省儲能發展建言獻策,這既是巨大鼓舞,更是有力鞭策,必將激勵我們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攻堅克難、苦干實干,加速實現我省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副理事長 陳海生:
對儲能系統進行綜合性安全評價
近兩年,國內多個省市和地區發布了電力輔助服務建設方案和運營規則,進一步促進了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也為儲能等新技術以及新市場主體參與電力市場提供了平臺。
面對儲能應用商業化問題,要繼續加快推動電力市場化進程,利用市場化手段解決儲能系統應用中的難點問題,合理化市場規則,以適應儲能等新技術的應用。輔助服務市場和需求側管理,特別是需求響應長效機制有待全面建立,以實現不同領域儲能技術應用的價值增值。市場化初期階段,有必要對儲能實現的社會效益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
現階段:一是做好前瞻性規劃研究,避免資源無效配置。二是明確儲能準入門檻,確保儲能高質量應用。三是落實配套項目應用支持政策,推動友好型可再生能源模式發展。
短期:在電力市場和價格機制尚無法反映配套系統應用價值的情況下,一是推廣抽水蓄能政策和出臺過渡政策以支持可再生能源與儲能協同發展。二是參照我國綠證交易和可再生能源配額機制研究儲能配額機制,提高“綠色電力”認定權重。
中長期: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儲能配套成本還應由受益方即各類用戶進行支付,一是推動可再生能源和儲能配套發展,還需價格補償。二是建立市場化長效機制和全局角度衡量的儲能價格機制,實現“綠色價值”的成本疏導。
建議:一是明確儲能項目的管理責任和主體責任,統一儲能項目的管理要求;對儲能系統進行綜合性安全評價,評估儲能系統各環節安全隱患,并提出針對性處置辦法;根據已有項目經驗和市場發展現狀,更新完善相關標準和規范,不斷提高儲能項目應用的準入門檻。二是明確儲能辦事流程和手續,包括消防驗收、環境評價、土地審批、設施備案、人防占用等環節,電網企業要明確各領域不同應用場景儲能并網手續。三是儲能在全社會的綜合價值遠大于成本投入,但如果把儲能的成本僅僅強加在某單一市場主體身上,就會存在收益小于全額投入的情況。因此,需要從全局的角度來看待儲能的價值和價格,需要從國家層面來統籌考慮,秉持“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建立發電、電網、用戶共同承擔的合理的市場化價格機制。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儲能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李建林:
未來十年儲能或迎來爆發式增長
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儲能裝機容量1.7吉瓦左右。區塊鏈、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共享儲能中的應用,必將進一步推動儲能的爆發式增長,加速儲能爆發元年的到來。第一階段,預計到2025年,儲能成本降至1元/千瓦時,我國大部分地區用戶側儲能可實現平價;在存量市場滲透率為30%情況下,我國儲能裝機規模可達435吉瓦時,市場規模約6億元。第二階段,預計到2030年,儲能成本降至1000元/千瓦時,我國大部分地區光儲結合可實現平價;在存量市場滲透率為60%情況下,我國儲能裝機規模可達1186吉瓦時,市場規模達1.2萬億元。
在所有儲能技術中除抽水蓄能外,電化學儲能是發展最快、相對成熟的儲能技術,尤其是磷酸鐵鋰電池和鉛碳電池,其技術經濟性已經具備商業化拐點;長壽命、低成本、高轉換效率、高安全是電池規模化應用的必要條件。
建議:儲能系統輔助火電調頻在三北、華北地區已經出現商機,值得關注;電動重卡是儲能的重要應用領域,應提早布局;電池梯次利用以及后期回收可以考慮早作布局;儲能電站作為廢棄火電廠改造不失為一種有效途徑。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吳健:
鼓勵風光電站配置一定儲能裝置
目前,我省已成為全國新能源裝機總量第二大省,其中光伏裝機第一、生物質及垃圾發電裝機第一、風電裝機第四,新能源是僅次于煤電的第二大裝機類型。山東電力系統對儲能的需求主要是服務新能源消納和滿足電網尖峰負荷供電。
服務新能源消納方面:“十四五”期間,為完成我省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不低于17%的目標,經測算至2025年,全省風電、光伏總裝機需要達到0萬千瓦。初步測算至2025年底電化學儲能裝機需求為336萬千瓦。
滿足電網尖峰負荷供電方面:從負荷持續時間與各類儲能的技術特性來看,要保障全網負荷的供電,山東省尖峰負荷98%-100%部分適合由電化學儲能補充。經測算至2025年,電化學儲能裝機需求為240萬千瓦。
建議:一是鼓勵新建集中式風電場、光伏電站配置一定比例儲能裝置,根據我省新能源發展規劃,同步編制儲能規劃,引導各類資本有序建設,明確立項、核準(備案)要求。二是優化新能源運行規則,按照“儲能優先”原則,對于配建或租賃儲能的集中式風電、光伏項目予以優先建設和消納。三是完善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運營規則,擴大市場主體范圍,將售電企業、參與市場交易的電力用戶納入輔助服務費用分攤范圍,提高調峰輔助服務價格。
山東電力工程咨詢院有限公司智慧能源事業部設計總工程師 裴善鵬:
全力推動山東儲能創新科技研發
目前,山東電網調頻主要依賴火電機組,70%的火電機組調頻性能較為優異,電網調頻壓力不大。全省80臺統調機組,agc調頻能調到的僅有十幾臺。但是火電調頻存在反應速度慢、設備磨損大、機組整體效率低的問題。尤其是二次調頻agc對火電機組的磨損和效率影響更大。同時,隨著我省新能源的不斷發展和入魯外電容量的增大,電網需要的調頻容量也會增大。未來利用電化學儲能,尤其是鋰電池儲能響應速度快的特點配合火電機組做agc調頻,可有效緩解由于頻繁agc調節造成的火電機組設備疲勞和磨損,能夠穩定機組出力、改善機組燃煤效率,提升機組的可用率及使用壽命,進一步促進節能減排。
山東基礎工業發達,化工工業、機加工工業、原料制造業為儲能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本省也是巨大的儲能市場。山東新能源配置的儲能,可以借鑒青海省共享儲能模式,統一由電網集中使用,為電網調節服務。
建議:一是根據山東資源稟賦和電力系統特點,認真研究山東儲能發展技術路線,做好規劃工作,確定儲能需求;二是在深入研究電力現貨市場的基礎上推動儲能市場化交易體系的建設,特別是儲能商業模式的設計,通過政策讓儲能能夠盈利,利用市場規則促進儲能健康發展。三是選擇鋰電、液流、儲熱、集成等產業鏈各環節的省內領軍企業,利用省內儲能市場進行重點扶持。四是推動儲能驗收、安全等服務體系建設,通過集中布置的大容量共享儲能電站代替分散的新能源儲能電站、加強規范、制度建設解決安全問題。五是推動儲能創新和科技研發。利用高校、研究院所、重點企業,推動儲能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建設。
全國電力儲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胡娟:
持續滾動修訂電力儲能標準體系
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和用戶側已經有了廣泛應用,儲能關鍵裝置性能不斷提高,儲能電站運行管理經驗豐富,且關鍵支撐技術水平持續提升,核心技術全部國產化,為標準的體系建設、編制和推廣應用提供了扎實的基礎。今年10月13日,儲能標準化信息平臺正式發布,平臺將作為我國儲能領域覆蓋范圍最全面、參與主體最具代表性、運行機制最為開放的標準化信息平臺,為儲能標準化工作持續發揮作用。
建議:一是持續完善電力儲能標準體系,加強重點標準編制。根據儲能技術的發展和新形勢下的應用需求,滾動修訂電力儲能標準體系,加強重點標準編制工作。二是加快推進儲能標準應用。持續推進標準宣貫,讓更多應用方和廠家都認識到采信儲能技術標準的必要和好處。建設國家級的儲能檢測實驗基地,完善試驗檢測資質,開展儲能系統設備以及并網的全體系試驗檢測與認證綜合試驗評價。三是積極參與儲能標準國際化。加強iec tc120中國專家力量,加強國際標準化人才的培養力度,為國際標準化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人才支撐;積極開展牽頭及參與標準的專題研究,有力支撐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發揮中國專家的核心作用,提高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四是加強標準制定的基礎研究工作。結合國家、地方、企業相關科研項目,深入開展儲能系統全壽命周期性能演變規律、儲能載體安全與消防等基礎問題研究。
山東電工電氣集團山東電工時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秦偉:
實現廣域聚合的規模化儲能系統
電化學儲能是應用范圍最為廣泛、發展潛力最大的儲能技術,目前全球儲能技術的開發主要集中在電化學儲能領域。預計2021年-2025年,山東省年均新增光伏發電裝機2.5吉瓦、風電裝機2吉瓦。按照10%比例配置儲能,儲能的年均新增裝機450兆瓦/900兆瓦時;按照20%比例配置儲能,儲能的年均新增裝機900兆瓦/1800兆瓦時。
建議:一是在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地區配置gw級規模化大容量儲能,送端“風光水火儲一體化”或“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挖掘新能源消納能力。二是在新能源場站集中地區應用“區塊鏈+共享儲能”,實現廣域聚合的規模化儲能,有效減少新能源棄電。面向新能源場站的共享儲能配置及運行控制技術,發揮儲能的功率平抑、移峰、頻率電壓支撐等功能,有效提高地區新能源消納能力,增強區域電網安全運行水平。三是在分布式電源高比例接入地區,充分開展充換儲電站、通訊基站ups儲能、綜合智慧能源項目等“分布式儲能+”資源配置與聚合調度控制,形成規模化智慧可調資源,打造開放供應、合作共享的“虛擬電廠”等新業態,也是促進配電網經濟運行與提升分布式新能源高效消納的有效手段。四是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在性能評估、分選成組、集成管控、安全與經濟性、商業模式等方面有著大量原理性和技術性問題需要研究與解決。
儲能的應用場景可以分為新能源發電、調頻調峰或削峰填谷、電網輔助服務、商業應用、微網、家庭等。大型儲能系統可應用于風光發電場、火力發電站、變電站及大型工礦企業,用于發電側或電網側的調頻調峰或削峰填谷。電池管理系統bms是儲能系統中極為重要的核心部件,通過采用一定的電路和程序對電池運行狀態量監測、計算,實現對電池均衡管理、熱管理、故障告警、控制、保護及通訊管理,確保電池組安全、穩定、可靠、高效、經濟運行。
我國bms起步較晚,技術成熟度相對較低,相關標準嚴重缺乏,行業整體水平不高,制約了儲能技術的推廣應用。隨著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市場高速擴張,bms的需求也將快速擴大,潛在市場巨大。山東應抓住儲能發展的歷史機遇,統籌考慮儲能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以bms為突破口,發揮龍頭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持續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搶占儲能技術制高點,做大做強儲能產業。
來源:大眾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