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巖區通過創新工業全域“三同”治理模式,對工業用地、企業等進行重整。近三年,共實施零地技改項目220個,新建小微園等平臺23個,有效利用空間增加150%,單位用地產出提高5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翻了3番。
一、同業聯合,促產能最大化。
全面推進鑄造行業并購重組、整治提升,首批拆除5家企業,復耕建設用地134畝,兌現資金3000余萬元。統籌31家企業土地、設備等要素,成立浙江中能鑄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省整合企業最多、產能最大的置換項目。規劃建設占地200畝的高端鑄造園區,投產后,可關停拆除435畝鑄造企業,新增產值9億元,畝均產值、稅收由190萬元、4.4萬元提至800萬元、38萬元。
二、同域整合,促土地集約化。
開展土地零整歸宗,制定100畝以上老舊工業點定制土地房產置換方案,對零散土地統一收儲,規劃建設小微園。建成后,根據收儲土地性質最高按1:1.2的比例出售給原地塊企業。目前,已完成3個老舊工業點改造,清退企業48家,合法用地面積從不到100畝增至180畝,建筑面積從8萬平方增至20多萬平方,引進了oled新型光電材料、中意國際模具協同創新中心等新興產業項目。
三、同向智合,促創產一體化。
盤活閑置資源促創新要素集聚,政府出資收儲企業廠房,打造模塑工業設計基地,已入駐公共服務平臺10家、設計企業29家,實現設計轉化產值超200億元。將1.5萬平方米原交通樞紐大廈改造成黃巖區人才大樓,打造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務綜合體。推進企業“零地技改”,以廠房入股招引科創項目,如白鴿公司將50畝舊廠區改造成9.8萬平方的智慧創新園,目前已簽約3d打印裝備產業化、pcba集成電路等創新項目。
來源:浙江經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