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這里。9月26日至27日,2020中國(海寧)半導體裝備及材料精英峰會在浙江海寧舉辦,匯聚院士級專家、行業領軍人物等百位嘉賓,共商中國半導體產業高質量發展大計。
如今的海寧,泛半導體產業“電力”十足。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半導體應用技術研究所在海寧揭牌、首屆清華校友長三角半導體海寧高峰論壇舉行、海寧泛半導體產業園從藍圖變成實景……圍繞“泛半導體”這個關鍵詞,海寧搶抓新興產業發展機遇期、窗口期,著眼高質量發展,把泛半導體產業作為培育重點,加快推動區域經濟的新舊動能轉換呈現“加速度”。
藍圖已定。海寧泛半導體產業聚焦半導體專用裝備、基礎材料、核心元器件三大方向發展,沿著“一年起步、兩年見形、三年有效、四年過坎、五年上臺階”的戰略路徑,蹄疾步穩。
萌 芽 無中生有“芯”產業
在海寧天通瑞宏科技的展廳內,陳列著一個射頻領域的核心元器件濾波器,這顆比芝麻還小的器件,竟是手機處理信號的關鍵。“今年5月,第一批產品已經成功下線。目前每月生產萬只接收濾波器,全部自主研發。”天通瑞宏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布局聲面表波器件業務,是海寧天通控股有限公司的又一新動作。天通是國內技術水平領先的龍頭企業,形成了以電子材料、電子部品、智能裝備三大產業研發、生產到應用的全產業鏈以及磁性材料、藍寶石材料、壓電晶體材料和高端裝備于一體的多元化產業布局。
作為一家從電子功能材料起步發展的本土企業,天通可以說是海寧發展泛半導體產業的一顆“種子”。時間回溯至2016年底,立足本地龍頭企業,在前期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海寧作出大力發展泛半導體產業的重大決策。
無中生有興起一個產業,海寧有先例。曾幾何時,海寧在不養大規模牛羊、不產一張原皮的背景下,建起了全國最大的皮革專業市場,后來皮革、經編、家紡“三駕馬車”帶動,塊狀經濟領一時風氣之先。
放眼當下,泛半導體產業被譽為世紀黃金產業,是國家重點發展領域。處于滬杭之間的海寧,面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全省大灣區建設的全新戰略機遇。海寧發展泛半導體產業,正是借勢而為、順勢而行。
“新藍海”的“航海圖”已繪制。圍繞泛半導體產業發展,海寧謀劃了“一家上市公司、一個領導小組、一個產業規劃、一個實施意見、一套扶持政策、一個產業基金、一張招商路線圖、一所專業學校”為核心的“八個一”培育模式。根據規劃,到2022年,全市泛半導體產業規模將超過200億元,年均增速超35%,超億元企業超過25家。
近年來,海寧把雙招雙引作為重中之重,市領導帶頭奔跑招商,幾大重點發展平臺均建立了專班招商隊伍密集出擊,連續在北京、深圳、上海、武漢、杭州等地舉辦泛半導體產業招商(招才)推介會,吸引高端半導體資源要素集聚落地。
從無到有,海寧泛半導體產業漸露端倪,在業內已經有了“北煙臺、南海寧”的半導體裝備產業基地的說法。
培 育 不遺余力“推”一把
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一個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能級平臺。
在經濟開發區打造“泛半導體產業園”,發展半導體裝備、核心元器件等高端產品;在高新區打造“杭州灣電子信息產業園”,發展器件、模組等應用端市場;在尖山新區打造“半導體基礎材料產業園”,發展泛半導體配套基礎材料產業;在海寧鵑湖國際科技城,吸引科技研發機構,打造公共研發孵化平臺……海寧量體裁衣,差異化打造“三區一城”的高質量泛半導體產業集聚平臺。
筑巢引鳳來。當年簽約、當年投產、只需拎包入駐,海寧北斗皓遠科技公司的新產品地震波檢測儀今年將在海寧量產,已有3萬套運用于石油開采。北斗皓遠入駐的正是海寧泛半導體產業園。從空中俯瞰,泛半導體產業園第一組團總規劃面積1170畝的土地上,黑白灰色調統一的現代風格建筑蔚為壯觀。
“今年整個泛半導體產業園內的大部分廠房都將竣工,這段時間正在進行竣工驗收。”海寧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說,園區已完成投資12億元,有凱成半導體、英達威芯、哈工智能等26個項目簽約入駐,簽約總投資135億元。
創新是產業發展的源動力,海寧泛半導體產業的“最強大腦”也在加速形成。在浙大海寧國際校區北側,一個新興產業科研示范基地區塊已啟動建設,未來以研究院為基地,這里將為半導體封裝測試、高端集成電路設計、新能源汽車芯片與應用技術、智能醫療電子技術、下一代移動通信的高性能濾波器等核心半導體芯片的研發提供平臺承載。
好鋼用在刀刃上,海寧將真金白銀投入重點領域。海寧成立了泛半導體產業基金和并購基金,總規模10億元,已完成投資項目19個,參與注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大基金二期2億元。今年7月,又牽手國家大基金體系,成立了總規模為16億元的“半導體裝備材料產業投資基金”和總規模為20億元的“半導體芯鑫租賃平臺”。
產業崛起按下“快進鍵”。截至目前,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海寧先進半導體與智能技術研究院、中科院微電子所海寧集成電路與先進制造研究院、清華大學長三角研究院半導體所、浙大半導體晶體材料與設備研究院等一批研究平臺相繼落戶,與國際知名大學的相關合作項目正在順利推進。
勃 發
產業地位漸增漸強
走進浙江芯暉裝備技術公司,兩臺新產品正在測試。“研磨拋光設備和存儲芯片測試機是我們研發的兩款設備,填補國內空白。”該公司總經理楊兆明說,兩款設備售價都在千萬元級,年底就可量產,零部件可就近采購。
核心元器件、基礎材料、半導體裝備……如今,海寧已引進京東方、新華三、中國電子等行業龍頭企業,并以強帶強的模式,引進上下游關聯企業,產業集聚效應已經形成。
“高精尖”項目紛至沓來。今年4月,總投資20億元的海寧(中國)泛半導體產業園欣奕華二期項目簽約,擬引進泛半導體裝備、器件、材料等相關領域的世界一流境內外優質項目入駐。項目全部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約40億元,年稅收約1.5億元。截至目前,海寧泛半導體產業落地在建項目25個,計劃總投資154.37億元。
壯大產業鏈,離不開人才鏈。“在職的員工達305人,其中碩士學歷以上占60%,年底前計劃再引進300多位高層次人才……”在海寧奕斯偉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人事經理潘雄華的手中,有著一本“人才清單”。近年來,海寧瞄準產業鏈核心補強人才鏈,相繼出臺人才新政1.0版和2.0版,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市,做大人才“蓄水池”,與清華大學等知名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對接,連續八年舉辦“潮起東方·贏在海寧”創業大賽,加強人才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等“以人為本”的貼心服務,吸引越來越多的泛半導體精英人才在海寧安居樂業,實現以產業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領產業的良性發展。
龍頭企業和龍頭人物在當地的引領作用不斷顯現。以天通公司領銜的天通瑞宏、天通日進;楊士寧博士領銜的芯盟科技、海芯微項目;王東升先生領銜的欣奕華、奕斯偉項目;大基金引薦的沈陽拓荊等項目相繼落戶海寧……
產教融合的腳步也在加快。7月初,海寧技師學院(籌)開始招生,推出了泛半導體專業,培養應用型中高級技術技能人才。今年學院還將與知名專業協會合作,共建集成電路認證培訓中心。
從零散分布到攥指成拳,不斷刷新的數據也印證著海寧泛半導體產業的蓬勃發展。2018年,全市泛半導體產業規上產值66.21億元,同比增加28.9%;2019年,規上產值突破百億元大關;今年1~8月,規上產值同比增長34.5%。
海寧泛半導體產業在國內外的產業地位正在增強,已成功舉辦了長三角科技創新百人會暨中國·海寧半導體產業峰會、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裝備發展大會、首屆清華校友長三角半導體海寧高峰論壇等泛半導體產業盛會。
來源: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