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艘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9月22日在上海長興島造船基地命名交付。這艘船的甲板面積相當于3.5個標準足球場,一次可以裝載2.3萬只標準集裝箱(teu)。該船的成功交付,標志著我國依靠自主創新,在世界大型集裝箱船領域實現了從跟隨到引領的轉變,書寫了中國船舶工業和“上海制造”新的榮耀。
這艘全球目前最大、技術最先進的2.3萬teu雙燃料集裝箱船,由中國船舶集團擁有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匯聚了我國造船行業、特別是“上海制造”的眾多代表性力量。其中,擔綱設計的是中船集團七〇八所,滬東中華、江南造船負責建造,中船動力集團承擔動力配套。
該船總長399.9米,比世界上最大的航母還要長60多米;型寬61.3米,貨艙深度33.5米,一次能裝下2.3萬只標準集裝箱、22萬噸貨物,最大可堆箱24層,相當于22層樓的高度;其集裝箱裝載能力是世界上最大火車的230倍,是當之無愧的海上巨無霸。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著名航運公司——法國達飛集團作為買方,為表達對這艘全球首制船的敬意,特意以集團創始人的名字將其命名為“達飛雅克·薩德”號。
作為全球第一艘超大型雙燃料集裝箱船,該船最大的特色就是擁有一顆獨一無二的“綠色心臟”,采用我國自主研發制造的全球最大功率雙燃料動力主機,無論遠海還是近海航行,均可使用綠色環保的天然氣,同時也兼顧燃油。
船上儲存、運輸和使用天然氣,必須先將其冷卻到零下163℃的超低溫,從而實現液化,這就需要一個非常先進、可靠的液貨圍護系統?!斑_飛雅克·薩德”號安裝了一個1.86萬立方米的燃料艙,其不銹鋼波紋板的焊縫長度長達9公里,而且不能有一個針眼大小的漏點。面對這一挑戰,滬東中華通過一輪輪摸索,突破核心技術,自主編制了一套對標國際先進水準的焊接工藝,最終實現了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零漏點”。此外,該船還采用了一系列自主研發的智能化控制技術,包括一人橋樓、無人機艙、抗橫傾自動平衡、全船閉路電視監控系統、自動檢測報警等,從而使得如此龐然大物僅需26名船員即可輕松駕馭,最高可在航行中抗10級大風。
據介紹,該船最大航程超過2萬海里,接近沿赤道繞地球一圈,可以輕松覆蓋歐洲到遠東的往返航程,同時比燃油減少20%的碳、85%的氮氧化物和99%的硫排放。該型船目前已成為世界各大班輪公司爭相訂造的新寵,除了9月22日交付的這艘,另外還有8艘姊妹船將分別由滬東中華與江南造船承建。
統計顯示,今年1月到8月,中國造船的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訂單和手持訂單3項指標,分別以39.6%、63.1%、47.8%的占比位居全球第一。
來源:文匯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