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0年上半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分析。2020年上半年,陜西省共完成并公布21713批次食品樣品監督抽檢結果,所檢項目全部合格的21432批次,不合格的281批次,總體合格率為98.71%。大宗食品的合格率保持基本穩定,
其中,罐頭、蛋制品、冷凍飲品、食品添加劑、特殊膳食食品、食鹽、食糖、糖果制品、茶葉及相關制品、速凍食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嬰幼兒配方食品、調味品、保健食品、餅干等15類食品的抽檢合格率為100%;乳制品、豆制品、糧食加工品、肉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薯類和膨化食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用農產品等8類食品的抽檢合格率分別為99.89%、99.81%、99.78%、99.75%、99.70%、99.26%、99.25%、98.84%,均高于總體合格率。
從檢驗不合格項目看,以農獸藥殘留超標、微生物污染、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三類問題為主,分別占不合格總數的36.65%、33.10%、7.47%。那么,它們的檢測儀器有哪些呢?
在農獸藥殘留方面,有常規的農藥殘留檢測技術主要有光譜法、酶抑制法和色譜法。其中,色譜法又包括薄層色譜法、氣相色譜法、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高效液相色譜法。這些分析檢測技術在農藥殘留檢測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功效。然而,這些技術或多或少的存在檢測周期長、分析成本高等缺陷,對于需要實現現場快速檢測的食品監管部門來說仍有諸多不便。
為此,眾多農藥殘留快檢技術應運而生,常見的有化學速測法、免疫分析法、酶抑制法和活體檢測法等。此外,還有農藥殘留速測儀、農藥殘留速測卡(即農藥殘留快速檢測試紙)等快檢設備紛紛投入使用。
在微生物污染方面,有微生物檢測儀和菌落檢測儀在細菌檢測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得益于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現今可用于檢測菌落總數和大腸菌群的儀器設備和方法逐漸變多,更具針對性的、操作更為簡便的儀器設備也不斷涌現,例如大腸菌群快速檢驗紙片和菌落計數器,因其具有極高的檢驗檢測準確性,已被衛生監督部門廣泛應用于食品衛生的檢測工作中。
在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方面,一般來說,根據可能存在的添加劑種類的不同,需要使用、可以使用的科學檢驗方法有很多,使用的儀器也不少,但真的提及食品安全有關的定性定量檢測,氣質聯用儀自然不能不提。作為一款將氣相色譜獨特的分離能力與質譜獨到的分析能力相結合的科研儀器,其特點是能有效的定性定量分析樣品中的有機化合物,能夠滿足食品檢測中大部分的檢測需求,實用性和效率都有一定保障。 雖說現在衛生監督管理部門能借用儀器設備對各生產企業進行監督和管理,但小編還是希望能有一天,各企業可以嚴格控制衛生質量安全,自覺建立一個完善、合理、健全的衛生安全保障體系,給消費者創建一個和諧、健康的消費環境,讓人們能真正實現吃的安心、吃的放心。
來源:儀表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