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是我國人民的主食之一,易種植、管理方便。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種植甘薯,產量非常高。甘薯的使用也非常多用,蒸煮后直接食用,或將其與大米、玉米面等摻在一起,做成煎餅、饅頭、面條等食品。在過去,我國的甘薯都為直接食用,產品附加值低。現今,食品加工技術讓種植戶也可對其進行深加工制成各種食品及食品添加劑。
作為一種健康食品,我國人民對甘薯的喜愛度很高,因而種植量也非常大。中國是世界上較大的甘薯生產國,常年甘薯種植面積為7-8000萬畝,產量占世界總產量80%左右。在中國,甘薯的種植面積分布也很廣,以淮海平原、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各省為主,種植面積較大的有四川、河南、山東、重慶、廣東、安徽等省市。
雖然甘薯在我國的栽培歷史良久,甘薯加工也有相當長的歷史,但產業效益仍不顯著。這主要是在因為產業內生產機械化程度過低,甘薯收獲及儲藏技術落后,甘薯加工過于初級,設備過于粗糙,工藝過于簡單等。導致甘薯的產品附加值低,年際間效益變化較大,產業鏈條過短。
因此,國內甘薯種植地區還需提升甘薯的加工能力,提高資源利用率。當前國內的甘薯深加工產品并不少,包括甘薯干、甘薯粉條、甘薯饅頭等面食制品,還有甘薯淀粉等淀粉制品。現如今,我國的食品科技發展迅速,甘薯加工相關設備層出不窮,為加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以淀粉為例,淀粉的生產過程要經過去石、清洗、上料、破碎、分離、除沙、細化篩分、濃縮、脫水、干燥、篩分等步驟,需要用到的設備包括去石機、上料輸送機、破碎機、分離機、篩分機、濃縮器、干燥機等。對于小型一般農戶而言,可選用清洗、破碎分離一體的設備,操作簡單方便,投資小。對于中小型建廠以及大型建廠而言,則可選擇自動化設備組裝的流水線,淀粉提取率高,生產規模大。
現在,國內不少種植地區已經開始關注甘薯深加工產業,并進行投資,推動甘薯產業的轉型升級。 河南省汝州市廟下鎮充分發揮區位和傳統甘薯加工產業優勢,引入粉面、粉條、粉皮生產設備,做強做大甘薯主導產業和拳頭產品。截至目前,當地的甘薯加工產品年產量18萬噸,2019年實現年產值10.5億元。
位于山東省濟寧市的泗水縣常年種植甘薯面積15萬畝,帶動周邊種植面積60萬畝。據悉,該地的甘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覆蓋82%以上,全縣甘薯加工企業達30家,保鮮儲存能力20萬噸,年綜合加工能力60萬噸。甘薯深加工產品由單一向多元發展,既有粉皮、粉條、薯泥、全粉等傳統淀粉型產品,又有薯條、薯片、甘薯糕點、酸辣粉等新型和鮮食型產品。
有業內人士表示,傳統農業單純依靠農業內部物質循環,而現代農業是依靠增加大量現代工業裝備和現代物質投入的、開放的高效農業系統。因此,我國甘薯產業也需要加大、創新深加工企業規模,改進甘薯加工工藝技術,提高甘薯加工中的機械化程度,生產出高質量、多元化的深加工產品。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