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2020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2020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561,522件,解決437,988件,投訴解決率78%,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79,793萬元。
其中,2020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商品類投訴247,796件,占投訴總量的44.1%,其中汽車及零部件投訴量高居第三,投訴量呈同比上升態勢。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汽車及零部件投訴量達18757宗,相較2019年上半年16389宗增長14.4%。《汽車專業網》編輯注意到,2018年、2019年,汽車及零部件的投訴量在全國消協組織受理的商品類投訴中均排名第一,可見汽車及零部件相關問題是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
近年來,我國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全國汽車保有量達2.7億輛,與2019年末2.6億保有量相比再增加1000萬輛。巨大的保有量之下,是越來越多關于汽車及零部件的投訴。作為承載出行體驗及人身安全的重要交通工具,汽車質量及服務問題的解決至關重要。汽車保有量與日俱增,車商及相關部門更應該加強對汽車及零部件的質量把控。
中國消費者協會分析顯示,汽車消費問題多、維權難,主要表現在5大方面:
一是家用汽車質量問題,如駕駛過程中剎車失靈、車漆脫落、電機控制器等主要部件出現故障。
二是售后服務問題,如汽車出現故障不能一次性修好、延遲履行或不履行售后服務承諾等。
三是經營者與消費者對于車輛的質量爭議較大,舉證維權難。
四是新能源汽車問題開始凸顯,比如電池故障、衰減,續航里程縮水,部分新能源汽車公司售后服務跟不上,甚至倒閉等。
五是二手車銷售過程中,銷售信息與實際不符、交易后汽車出現質量問題等。
回顧2020年上半年,消費者所遇到的汽車及零部件問題并不少見。
3月,因交付的部分國產版model 3車輛控制器硬件代碼hw2.5與環保信息隨車清單上標注的hw3.0不一致,特斯拉深陷“減配門”風波。隨后,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就特斯拉model 3車型部分車輛違規裝配hw2.5組件問題約談了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責令其按照《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辦法》有關規定立即整改,確保生產一致性和產品質量安全。足見,在新能源汽車逐步進入人們視野的同時,質量問題也隨之而來。
4月,豐田系部分車型深陷“機油門”事件,凱美瑞、亞洲龍、rav4榮放等車型被廣泛投訴。彼時,對豐田廠商“口誅筆伐”的不在少數,“機油門”也深深的留在了消費者心中,盡管豐田方說明非質量問題,但直至今日,仍有部分車主在汽車投訴網站中投訴相關問題。
5月,電臺主播小北幫助車主硬核維權,怒懟東風本田4s店經理事件爆火,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彼時,東風本田亳州東源4s店官方微博發布聲明,致歉媒體及客戶并自查自糾。但此事件更深遠的意義在于揪出了4s店多年來的行規——“續保押金”。足見,在汽車消費中,非法收費的現象已經令一部分車主受到傷害。
然而,2020年的汽車質量問題遠不止于此。一汽馬自達阿特茲、cx-4的異響問題懸而未決,盡管官方承認缺陷但仍無法解決消費者所遇到的問題;長城炮拖車鉤斷裂問題也于近期發生,不由讓人懷疑長城皮卡的強度問題……
2020年上半年,汽車及零部件投訴再度站在了商品類投訴的前三甲,足以說明汽車及零部件問題對消費者帶來的傷害不小。對于汽車主機廠和零部件廠商來說,應加緊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和完善,加強員工質量意識和質量安全管理,同時要根據市場和技術變化,在質量管理上進行創新,從質量管理理念到質量管理技術全面武裝,降低產品故障率。
來源:汽車專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