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龔進輝
時間是造車新勢力最好的證人。當時間來到2020年,大部分玩家被證明是ppt造車,比如ff、奇點汽車,只有蔚來、小鵬、威馬、理想等極少數頭部玩家實現量產交付,但每年充其量只能發布1-2款新車。同樣是汽車領域的后來者,恒大打法卻極為激進。
今天,恒大一口氣對外發布旗下新能源汽車品牌“恒馳”首期6款車型。對,你沒看錯,恒馳6款車型齊亮相,包括恒馳1、恒馳2、恒馳3、恒馳4、恒馳5、恒馳6,全面覆蓋a到d級所有級別,以及轎車、suv、mpv、跨界車等全系列乘用車車型。
眾所周知,一款新車量產交付,對企業資金實力要求極高,以至于成為資本寒冬下決定造車新勢力生死的關鍵因素,更何況量產交付6款新車,資金壓力之大可想而知。不過,這對不差錢的恒大來說完全不算事。
財報顯示,2019年恒大營收為4775.6億元,同比增長2.4%,凈利潤為335.4億元,核心業務利潤為408.2億元,盡管兩大指標均同比下降近50%,但足以確保恒大造車并無資金匱乏的后顧之憂。恒大掌門人許家印的規劃是,2019-2021年,恒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分別投資200億元、150億元、100億元。
用恒大健康(擬更名為恒大汽車)副董事長彭建軍的話來說,恒大為造車做好了不惜代價的準備。恒大總裁夏海鈞也曾表示,“拿出一兩百億支持新產業發展,對恒大來說,不會傷筋動骨?!?/p>
為了表明造車的熱情和決心,許家印曾強調自己和汽車的淵源——30多年前,他在鋼鐵廠擔任車間主任多年,有制造業的“基本功”。不過,造車畢竟是一項重大的商業決策,光生拉硬扯淵源遠遠不夠,企業還必須周密考慮這門生意是否值得做,以及自身優劣勢。
一個扎心的事實是,隔行如隔山,對于從房地產跨界到汽車領域的恒大來說,彈藥充足成為其造車的最大優勢,也是唯一優勢,除此之外可謂一窮二白。用許家印的話來說,恒大造車要人沒人,要技術沒技術,要經驗沒經驗,要制造基地沒制造基地,跟動輒擁有數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的行業龍頭相比,簡直相差十萬八千里。
因此,你會看到,恒大造車在錢上大做文章,充分發揮自身雄厚的資金實力,試圖用資本的力量來撬動未來美好藍圖,為自己盡可能爭取更多時間和空間?!百I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痹S家印用15個字總結恒大的造車邏輯。其中,“買買買”“圈圈圈”最為關鍵。
“買買買”指的是恒大把能買的核心技術、能買的企業都買來,2019年以來,恒大先后斥巨資入主國能電動車、瑞典超跑公司柯尼塞格、上海卡耐新能源、德國汽車動力工程公司hofer、輪轂電機公司荷蘭e-traction及英國protean、全國最大經銷商廣匯集團等相關企業。不到1年,恒大便基本完成從整車研發制造到動力電池、電機電控再到銷售通路的全產業鏈布局。
“圈圈圈”指的是許家印極力打造陣容豪華的造車朋友圈,他化身空中飛人,為恒大造車在全球各地積極奔走,建立起三大世界級朋友圈。一是與五大工程技術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二是邀請15位汽車造型大師加盟,三是與60家全球最大的零配件供應商強強聯手。許家印認為,有了“圈圈圈”,恒大造車想不成功都難。
實在買不來的技術,恒大就采取“合合合”的策略,最終目標是“大大大”和“好好好”——造車要有大格局、大戰略和大規模,造出來的車品質要好、造型要好、價格要好。恒大目標是首期規劃年產100萬輛,用3-5年打造全球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乍看之下,許家印造車打法簡單粗暴,一個勁往里砸錢,但并非人傻錢多,而是有自己獨到的思考,說白了就是以資本為杠桿,帶來更多突破和可能。他曾表示,一臺全新的新能源汽車從研發到技術成熟至少要4年半,如果恒大花4、5年才把車造出來,那就會別人笑話,也可能錯過最好的發展機遇期。
在許家印看來,恒大造車要實現換道超車,而不是彎道超車,所以必須采取“買買買”的模式。通過“買買買”,可以縮小產品研發周期,恒大要在一年半到兩年內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搶占市場先機。
不可否認,不差錢可以使起步較晚的恒大做很多造車新勢力做不了、不敢做的事,走了捷徑,但畢竟錢不是萬能的,無法確保其100%通往成功的大門。換言之,資本只是許家印實現造車夢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恒大指望通過錢來解決一切與造車相關的問題并不現實。
“汽車這個事情太復雜,門檻太高,這還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了的。允許各行各業去到別的行業瞎胡鬧,可是危險的地方別去,造車這個事情我覺得比較危險?!钡禺a大佬潘石屹曾當著比亞迪掌門人王傳福的面如是說道。潘石屹對造車態度謹慎保守不無道理,恒大并非首個跨界造車的地產企業,此前寶能、華夏幸福等紛紛折戟。
來源:龔進輝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