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2年國家首個風電特許權項目落戶江蘇如東,時至今日,“綠色能源之都”的藍圖已在這里繪就。目前,如東已建成新能源項目總裝機規模達到235萬千瓦,其中,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突破200萬千瓦。
經了解,今年,如東已核準的13個38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完成投資將超過3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海上風電場項目全面建成后,年上網電量可達10.4億千瓦時,與相同容量常規燃煤機組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29萬噸,節約淡水259.1萬立方米。
“這次我們到達的h5#海上風電場,在如東海域,到達港口后,還要乘坐近5個小時的交通船才到達海上平臺。”中天科技集團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項目部經理沈鄭明介紹到“風電場東西方向長約為12km,南北方向寬約為4.4km,規劃海域面積48km²,規劃總裝機容量300mw,擬安裝75臺單機容量4mw的風電機組。
為了節約時間成本,吊裝設備需要在海上組裝調試,這對于常年在陸地服務的工程師極為不適應,賈汶波說:“海上服務最大的困難,不是去適應海上生活,而是設備組裝調試的難度遠遠大于陸地,因為海上地方狹小,在空中接臂時必須背上安全繩,懸吊在遠離平臺20米的海面上連接吊鉤。我上去了大概15天,又跟蹤吊裝了好幾天,才離開了海上平臺”。
不僅組裝困難,吊裝工作也更加費勁。scc4000a-2的駕駛員翁師傅說:“海上的起重作業量比在陸地要大很多,這就對設備、吊裝工藝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如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將會導致嚴重安全事故。我駕駛的這臺scc4000a-2履帶起重機穩定性很好,在遇上風浪的時候,船搖晃得厲害,這臺設備也能精準、快速地完成任務,這讓我十分省心。”
由于海上信號不好,海上平臺經常處于“失聯”狀態,翁師傅說:“你看我們所在的這個位置,三天才會有一班船過來,在大海上飄著非常沒有安全感,好在三一的設備可靠,三一的服務人員響應及時,我們這才完全沒有了后顧之憂。”
來源:第一工程機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