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汽車規模最大的市場,不可避免會帶來質量安全問題。最開始,車輛召回被認為是質量差的代名詞。如今,中國汽車召回制度已成為汽車行業的常態,大部分車企不再羞于公布自己的產品缺陷,并積極對其進行召回。
322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最近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今年國內共發布67次汽車召回公告,累計召回汽車320多萬輛,同比增長16.37%。
數據表明,德系品牌累計召回138.3萬輛,占今年上半年召回總量的43.1%,其中大眾品牌進行了9批次召回,累計47萬多輛,奔馳品牌召回11次,累計近80萬輛;而日系品牌今年上半年共召回137.1萬輛,占比42.7%,其中本田單次召回超77萬輛,這也是今年國內目前單次召回數量最多的一次。
我國的汽車召回制度起于2004年。這一年,由國家質檢總局等四部門牽頭制定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正式發布,這也是中國首次以缺陷汽車產品為試點實施的召回制度。據統計,自2004年來,我國累計召回缺陷車輛7586萬臺,平均每天有近1.3萬輛問題車被召回。
最開始,車輛召回被認為是質量差的代名詞。當時一些廠家為了消除“召回”二字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就采用“車輛回店”、“免費檢修”等字眼來代替。因此,汽車召回制度實施后的最初幾年,每年的召回數量都少得可憐。
2012年,大眾被曝出dsg變速器存在安全隱患。針對大眾對中國市場區別對待的做法,國家質檢總局調查后,給出了當時被業界稱為“史上最嚴”的回復。這一事件也直接促進了我國汽車召回制度的全面升級。2012年之后,每年的召回產品和數量開始大幅提升。2014年首次接近萬輛,2016年達到千萬輛規模,2018年更是超過了2000萬輛。
2018年10月,上汽通用宣布在華召回332萬輛問題車輛。這也是國內汽車市場自啟動汽車缺陷產品召回制度以來,單一汽車企業就某一問題實施召回車輛最多的一次。
實際上,與中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市場相比,美國市場每年的召回數量是最多的。但不能證明美國市場上存在質量問題的產品就比其他市場多,主要還是因為各國在法律體制、汽車工業發展年代甚至社會文化上存在差異,導致汽車產品的認證制度各不相同。
與美國、歐洲等成熟市場相比,我國的汽車召回制度還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比如,美國法律對缺陷產品召回的程序及實施監督的程序規定的非常詳細,從用戶投訴、主管部門立案調查、汽車生產商自檢,到召回公告的發布以及免費修理等,都有明確的規定。同時,會對隱瞞嚴重的質量缺陷以及相關事實的廠家和負責人給以重罰。
而我國雖然在2014年對召回條例進行了進一步規范,但對一些具體細節,消費者的認知仍然并不清晰。同時,對責任企業以及個人的懲罰制度上還存在不到位的地方。
來源:電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