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作者陳澤云 孫晶。36氪經授權轉載。
起飛!在飛行器矩陣指揮中控臺,操作人員輕點鼠標,6分鐘后,一架載著口罩物資的無人飛行器準確無誤停留到了指定發熱門診醫院門口;在蘿崗萬達廣場的上空,一架掛載著變焦鏡頭的飛行器正在作業中,民警在后臺控制室實時網絡對講,喊話未戴口罩的人群……
這是廣州億航日前與廣州黃埔區公安進行的一場科學戰疫的演練。新冠肺炎阻擊戰打響以來,無人機在交通管理、巡邏防控、社會面宣傳、后勤保障等領域頻頻出現。
近日,工信部組織起草了《民用無人機生產制造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這將對民用無人機產業帶來哪些影響?國內無人機產業的發展趨勢將出現哪些新變化?
民用無人機生產將更加規范
民用無人機,是指動力驅動、具備位置保持飛行功能的無人駕駛航空器。
辦法明確,民用無人機應當具有唯一產品識別碼。同時,應當具有電子圍欄,在開機啟動時自動檢測更新飛行空域劃設信息,具備飛行區域限制及警示功能,防止靠近、飛入或飛出特定區域,滿足空域管理相關要求。民用無人機生產企業應當按照有關信息安全標準要求,做好信息安全防護,防止民用無人機鏈路非授權訪問。
“針對應用潛力大、運行風險增加等無人機行業發展面臨的痛點,辦法在民用無人機生產制造階段規范和明確了‘一機一碼’‘電子圍欄’等相關要求,可以讓產品實現全程可追溯,提升安全保障。”億航智能首席戰略官徐華翔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民用無人機產值將達億元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促進和規范民用無人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民用無人機產值達億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無人機產值達到1800億元,年均增速25%以上。
而從全球發展來看,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自2012年以來,美國無人機交易占全球份額的65%;中國位居第二,為5%;其次為澳大利亞、加拿大和英國,各占4%;法國的份額低于3%。
目前,無人機主要應用領域為物流、能源、農業、警用、基建、救災、商業、醫療以及個人使用。2018年是無人機發展的“尖峰”之年,全球市場保持高速增長,中國無人機市場更是實現了接近100%增速的跨越式增長。
無人機防疫消殺新領域大顯身手
“無人機已突破了傳統消費級航拍應用,在載人載貨、應用救援、巡航測繪等更多元的場景中得到廣闊的運用。” 億航智能首席戰略官徐華翔表示。
在此次疫情防控戰中,無人機更有效實現防抗和幫助農民復產的作用。
1月31日,極飛科技啟動了“春雷行動”,投入 萬元設立防疫消殺專項基金,為全國極飛用戶義務防疫消殺作業保駕護航。對于報名無人機義務消殺作業的極飛用戶,為其承擔為期一個月的整機配件維修費用,原先已購買的全保服務或延保服務期限,也免費延長一個月。2月起,全國各地極飛農業無人機用戶積極響應,進行防疫消殺。
“2018年,民航局統計的中國境內7公斤以上的無人機,極飛占了53%的數量。”極飛科技聯合創始人龔槚欽介紹。當無人機開始飛進農田,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截至2020年1月1日,極飛農業無人機全球銷量超過5萬臺,市場服務占比達53%。
中商情報網的數據顯示,2014年植保無人機保有量695架,作業面積426萬畝次;2018年,中國植保無人機保有量達到3.15萬架,作業面積達2.67億畝次,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植保無人機作業面積最大的國家。
而廣州億航智能則通過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飛行器(aav)進行科技抗疫,主要協助廣州市黃埔區公安分局、廣東省韶關市政府、廣西賀州市政府開展防疫工作,具體包括無人機喊話、空中防疫巡查、醫療物資與人員運輸演練。
“與傳統無人機不同,我們的飛行器是預設航線、全自動化,通過高速的4g或5g網絡連接,借由指揮調度系統實現一對多的集群管理和調度,因此可以實現多機同時在線協作,覆蓋更大的巡防區域,大大提高疫情防控的效率。” 徐華翔表示。
廣東年增無人機企業2000家
無人機行業洗牌加速,工業級無人機市場火熱。有數據顯示,在無人機領域,大疆產品占據超85%的市場份額,估值超過1660億元。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3月25日,全國經營范圍含“無人機”,企業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數共為41506家,其中廣東省有10102家,全國排名第一。緊隨其后的是山東、江蘇、安徽和陜西。
近三年來,廣東新注冊成立且經營范圍含“無人機”的企業每年均超2000家,其中,2017年有2023家,2018有2228家,2019年有2514家。
有機構預測,預計2021年,消費無人機出貨量將達到2900萬架,復合年均增長率為31.3%。同時,企業無人機出貨量將達到800架,五年復合年均增長率為51%。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著競爭的加劇,頭部企業也在尋找全新的細分領域。“我們現在的定位不再是傳統的無人機企業,而是城市空中交通服務商。我們開啟了載人飛行的商業化服務,2019年載人飛行器銷量達61架,在全球各地完成了2000多次飛行。今年,我們將重點擴大城市空中交通的全球覆蓋面,預計收入同比增長200%。” 徐華翔指出。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三年無人機市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價格段將向高價值產品靠攏,消費級市場將向vr等高端前沿領域聚焦,工業級市場將向物流等新興市場延伸。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