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焦“新基建”|人工智能進入高速建設階段,邊緣智能潛力大
孫會峰:現任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特聘專家、中國計算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企業家聯合會管理咨詢委員會特聘專家,北京交通大學兼職教授。
在新一輪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我國彎道超車的重要機遇。作為新基建重要領域之一,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逐步進入快車道。人工智能強大的經濟帶動性會對其他行業產生顛覆性的作用,大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能夠改善惠民體驗、加快行業技術創新、提高產業生產效率以及推動商業模式變革。
一、新基建將有效激活我國人工智能產業
1、人工智能是ict技術創新應用的集中體現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將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模式,引發經濟結構重大變革,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人工智能具有很強的“頭雁”效應,能夠進一步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提升各行業的運轉效率。
2、人工智能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前景廣闊
人工智能將有效提升社會勞動生產率、有效降低勞動成本、優化產品服務,為人類生產和生活帶來革命性轉變。預計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為全球帶來14%的提升,相當于15.7萬億美元的增長。智能城市、智能醫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制造等應用領域中的新目標、新問題,都迫切需要利用人工智能引入新的解決路徑。
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概況
1、產業帶動效應明顯,已形成千億規模
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以較高的增速發展,已經形成千億級以上的規模產業。經歷全球人工智能爆發增長階段,中國相關產業存量被人工智能技術在短期內激活,人工智能產業進入高速建設階段,大量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涌現,形成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智能化應用,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開始深度產業化部署,縱向場景深化與橫向應用探索推動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進一步攀升。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1291.4億元,同比增速為30.8%。
圖 1 2016-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與增長
580 >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2、北上廣浙產業聚集效應明顯
從人工智能投融資情況來看,2018北京人工智能領域投融資規模達784.89億元,占總資金投入的70.26%,遙遙領先于其他城市。深圳、上海、杭州、廣州為第二梯隊,經濟發達地區對于人工智能企業有較強吸引力,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集中了96%的資本支持。
圖 2 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投融資區城市分布
580 >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3、應用企業占比高,產業基礎能力有待提升
通過對國內人工智能重點企業的業務布局分析,2019年人工智能基礎層、技術層以及應用層的企業數量占比分別為11%、40%、45%,應用層企業數量最多,基礎層企業數量相對較少。其中,基礎層中從事ai芯片研發的企業占比8%,信息分發類企業占比3%;技術層中計算機視覺的企業占比17%、語音識別及自然語言處理的企業占比11%,平臺型企業數量較少;在應用層中,智能駕駛、智能、智慧醫療、智慧金融及無人機領域的企業的占比分別為12%、12%、9%、5%和7%,智能駕駛、智能機器人、智慧醫療依然為人工智能應用的重點領域。
圖 3 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重點企業細分領域分布
578 >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三、細分賽道及投資機會
1、邊緣智能即將進入爆發階段
隨著5g技術快速普及,以及新基建對芯片、傳感器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會促進整個邊緣智能的飛速發展。邊緣計算是人工智能的最后一公里,為了提高應用和服務的性能可靠性,降低運行成本,縮短數據傳輸距離,減少帶寬和延遲,計算工作越來越多地從云數據中心轉移到“邊緣”位置。數據顯示,到2022年,邊緣計算市場的價值將達到67.2億美元,遠高于2017年的14.7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5.4%。
2、計算機視覺的產業化落實前景廣闊
計算機視覺屬于人工智能技術層的重要技術之一,得益于基礎層技術的逐漸成熟以及應用層方案落地的迫切需求,以計算機視覺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應用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人臉識別、車輛特征識別、手寫識別、文字識別等計算機視覺相關技術基本成熟,產業化進程加速推進,計算機視覺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是其產業化推進過程中的重要抓手。
3、跨媒體智能將成為重點創新方向
來源:東方財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