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3.15
近期,國家電網出臺系列舉措,加快恢復生產,助推上下游企業復工復產,2020 年初步安排電網投資 4000 億 元,明確特高壓建設項目投資規模 1128 億元。
“新基建”國家戰略需要,國家電網發揮“頂梁柱”作用。3 月 4 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強調把復工復產 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 5g 網絡、特高壓、城際高 鐵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 7 個領域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進度。盡管“新基建”七大領域中與國家電網直接相關聯僅有特高壓,然而,由于“新基建”產業鏈長、帶動 力強,國家電網在除了“高鐵與城鐵”建設之外的六大領域均有涉及,并將在未來進一步加大 5g、 充電樁投資。
電力清潔發展大背景下,信息通信先行、互聯大電網隨后。能源清潔、低碳利用技術創新是各國關注的焦點, 電力行業也在清潔發展目標驅動下,不斷突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應中的主體地位。在提高清潔能源應用的電 力系統中,“源網荷儲”各個環節急劇變化,一方面,信息通信技術與物理系統的深度融合成為關鍵趨勢;另 一方面,進一步加強電網互聯成為趨勢。
能源結構優化推動源荷變化,人工智能、大數據與物聯網發展勢在必行。電網包括輸電和配電部分,但隨著分 布式電源的接入比例提升,輸配電網絡的界限將越來越不清晰;負荷側將涌現多種新設施,具備主動響應能力 和雙向互動能力,從而使得用戶參與系統運行成為可能,比如,電動汽車和儲能成為傳統電源與可再生能源外 的一種靈活調節電源納入系統運行,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逐步開展試點為負荷側調峰創造經濟可行性的同時, 智能充電樁也為電動車參與調峰提供技術手段。同時,源荷儲的上述變化要求以通信信息技術為基礎的二次系 統投入加大,以實現調度、保護、控制、交易的綜合優化運行,國家電網通過建設“中臺、物聯網平臺和云平 臺”積極參與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與工業互聯網建設。
能源格局決定西電東送,直流保供應、交流保安全有序發展。西部地區是我國化石能源與可再生資源集結地, 而地理與人才優勢明顯的沿海地區依舊是經濟與能源需求增長主要地區,這一資源稟賦與需求特點決定了未來 需要更多特高壓直流西電東送。我們的電力供需表明,“十四五”期間,三北地區能源基地尤其是蒙西、甘 肅、青海向華中、珠三角、長三角與京津冀外送是必然,同時,除了國網提及的進行預可研的“金上水電外 送、隴東-山東、哈密-重慶”等特高壓線路外,在南網負荷維持增長的背景下,勢必新增蒙西與西北送南網的 特高壓線路。與此同時,外來電與新能源比例的不斷增加,從電網安全的角度看,勢必推動國網區域內特高壓 交流環網的建設,近期重點建設的華中特高壓“日”字型交流環網工程正體現了這一重要性。
塔桿資源鑄就 5g天然優勢,國網與廣電合作有待進一步明確。在中國鐵塔的 197 萬存量站址不足的情況下,國家電網 350 萬電力桿塔成為 5g 基站 低成本快速布局的優良共享資源;此外,國網戰略投資廣電 5g 的合作仍在磋商中,在“新基建”的東方吹動 下,國網將在 2020 年多維度參與 5g 投資,推動“多站融合”項目的發展。
投資思路 : 在目前電力格局下,未來國網發展方向不變,電力行業清潔化發展背景下信息通信、互聯大電網將是 未來發展重點方向。特高壓線路投資結構發生變化,向配網、二次系統轉換。國電南瑞(406)、國網信通(131)、遠光軟件(002063)。“十四五”特高壓投資高于目前國網所宣布的投資,利好特高壓龍頭企業, 許繼電氣(000400)、平高電氣(312)。
來源:網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