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年已經養成了每年春季去古鎮采購的習慣,今年第一次被打破。”一位來自浙江的燈企負責人告訴記者。
進入3月份,燈都古鎮的街道比起往年同期稍顯冷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古鎮燈博會春季展延期舉行,世界各地客商涌入古鎮的景況推遲。
線下銷售受到影響,生產線上卻是另外一番熱騰騰的景象:作為全國最大、產業鏈條最齊全的照明產業集群之一,中山照明產業集群正依托著深厚的產業底蘊逐漸復蘇。疫情之下,中山照明產業鏈的成熟與影響力得到了印證,而在復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環節協同能力不足、資源配置不均等問題,也將引起了業內人士的反思。
危中尋機,在全國照明產業2019年有較大下滑的形勢下,中山照明產業或許到了趁勢轉型的關鍵節點。
【行業下游】
一家燈企供應商超400家
盡管線下燈飾賣場尚未開業,但中山市華藝燈飾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藝照明”)的制造中心已經恢復了正常生產。“我們目前主要在消化年前的訂單,部分產品走線上渠道。” 華藝制造中心總經理禹成林告訴記者。
作為古鎮最早靠燈飾起家的燈企之一,華藝照明歷經30余年的發展,涉足家居照明、商業照明、戶外照明等領域,擁有涵蓋燈具、光源、配件等相關產品的生產線。“華藝制造中心每年要生產數千種照明產品,所以我們的供應鏈體系比較復雜。” 禹成林說。
在制造中心裝配一部的生產車間里,已經復產的工人們正在進行一款筒燈的生產與封裝。由供應商提供的電子元件材料,經過上錫膏、貼片、焊接、性能測試、老化實驗等步驟,封裝成為光電模塊,再進入成品車間與其他部件一起組裝。
制造中心裝配一部生產經理李謹介紹,一個成品的筒燈,需要超過10家供應商供應原材料。“如果其中一個材料供應不到位,整個產品的產能都會受到影響。” 李謹說。
身處照明產業鏈的下游——照明應用端,華藝照明擁有超過400家供應商,遍布珠三角地區。供應端鏈條上出現的任何一個問題,都會引起上下游的連鎖反應。
“在復產之后,我們對供應鏈上的供應商進行了逐家摸底。” 禹成林說,“我們也很擔心供應鏈出現問題。不過從摸查情況來看,目前我們絕大多數的供應商已經復工。”
據中山市半導體照明行業協會發布的《2019年度中山市led產業運行監測報告》,目前中山市共有擁有led封裝、led應用照明、led電源配件等生產制造企業約12690多家,其中led照明成品企業約8160多家。
中山半導體照明行業協會秘書長涂巧玲認為,盡管面對照明產業不景氣和疫情的影響等多重壓力,但照明產業的鏈條不太可能出現“斷鏈”。“中山led產業每一個品類或工序,都有數量非常多的企業在競爭,可替代的選項非常多,不可能存在一兩家企業不復工而導致生產鏈斷鏈的情況。” 涂巧玲說。
業內人士認為,疫情目前尚未導致產業鏈出現大的震蕩,但從客觀上來看,產能不足的問題仍將在一段時間內困擾著產業下游照明應用端的燈企。
“目前,華藝照明的員工復工率在75%左右,產能只恢復到了去年同期的50%。” 禹成林表示,仍有相當一部分供應商產能恢復緩慢,甚至普遍只恢復了三四成。
盡管如此,華藝照明短時間內并沒有替換供應商的打算。“我們是結合產品線的需要選擇供應商,其他供應商也同樣存在產能不足的問題。如果我們在這個時間替換供應商,交期同樣會非常漫長,遠水救不了近渴。”
禹成林認為,產能不足不是個別供應商的問題,而是整個產業鏈的普遍情況。華藝照明目前只能加強與供應商的溝通,采取提前支付貨款等方式給予供應商一定的支持。“預計到3月中下旬,材料供應量會逐漸上來,車間產能會得到較大提升。”
【產業鏈協同】
配套企業面臨“兩難”抉擇
從照明應用端向上追溯,在產業鏈的中下游,由眾多中小微企業組成的照明產業配套生產企業則面臨著不同的問題。
“現在最麻煩的就是員工不到位。” 中山東霸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下稱“東霸五金”)負責人鄔葉青說。位于古鎮鎮海洲村的東霸五金是一家生產燈具結構件的公司,為包括小米、雷士、歐普在內的多個照明生態鏈提供結構件材料。從2月18日復工之后,東霸五金已經恢復了90%的產能。
既然產能恢復迅速,又怎會有“員工不到位”的煩惱?問題出在東霸五金的配套企業身上:“我們生產的結構件需要完成電鍍等表面處理工藝。而給我們提供表面處理的公司復工情況不理想,耽誤了我們的生產進度和出貨。”
位于小欖鎮的中山市川狼五金制品廠(以下稱“中山川狼”),作為一家產值8000萬元的企業,則在今年開春之后面臨更多煩惱。
“3月1日才正式開工,這比往年晚了很多,目前只有70%的員工返崗。”中山川狼銷售經理楊洪介紹,疫情打亂了企業生產經營各方面的節奏,復工生產日期推遲了,但企業同樣需要承擔廠房租金、員工薪酬等各種成本壓力。比復工晚更嚴重的是,企業同期接到的訂單也大幅減少。
“我們訂單量目前仍然比較充足,因為我們供給韓國、日本等國外市場的訂單比較穩定,但國內市場估計要到4月份才有起色。” 東霸五金的鄔葉青說,“但我們的供應商也有一些出現了‘有人沒單’的情況。”
訂單的減少使企業不敢增加用工,而用工量的不足又導致了產能的下降。疫情之下,中小微企業主們普遍存在“應不應該全力復產”的矛盾情緒。楊洪認為,目前,企業扭轉生產經營頹勢的關鍵在于“開源”,只有產業鏈下游企業正產復工,中游、上游企業才能收到訂單。產業鏈部分環節復工,只是復工復產的假象,如果持續“斷鏈”復工,可能會造成企業二次停工;反言之,只有產業鏈協同復工,才能實現產業全鏈條的全面復工復產。
【小微企業困境】
中下游承受兩端考驗
3月上旬,一位浙江寧波的燈企負責人像往年一樣來到古鎮探訪照明市場。“已經這么多年都習慣了,如果今年不來,總感覺心里缺了點什么。”該負責人表示。
涂巧玲認為,中山照明產業配套的齊全與完善,是得到全國業界認可的。“這也得益于中山不同產業之間的協同作用,比如照明產業的許多配件,都是小欖五金產業的產業延伸線。”
據統計,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山市內涉及led照明成品的生產型企業共計8160家,僅次于深圳,占廣東led照明成品生產型企業總數的27.2%。其中,又以古鎮、橫欄為主要聚集地,兩鎮led生產制造企業數占了總數的七成,小欖鎮居第三。
中山古鎮、橫欄、小欖、順德均安、江門江海區,位于珠江西岸的照明產業集群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以完善的產業鏈給了照明企業在疫情之中站穩腳跟的能力。從目前情況來看,盡管面臨不少問題,但中山照明產業在疫情過后的復工復產進程中仍走在行業前列。
“如果說中山存在供應上的問題,那其他地區遇到的問題更大。”李謹說,“惠州、東莞等城市還需要從中山的供應商這里進貨,他們的照明產業供應鏈遠沒有中山成熟。”
盡管如此,中山照明產業在2020年仍將面臨挑戰。2014到2018年間,中山市led產業規模由351.80億元增長到703億元,年均增速12.38%,增速遠高于同期全市工業平均水平。但進入2019年后,產業增速持續放緩,停滯,甚至出現小幅下滑,作為中小微企業數量眾多的傳統制造基地,中山led產業轉型升級形勢較為嚴峻。
據統計,中山注冊資本100萬元以下的led生產型企業共5427家,占中山led生產制造企業總數的67.45%。在照明產業鏈中下游,數量龐大的中小微企業像一個個泡沫顆粒,為產業鏈提供了充足的“彈性”,也成為了疫情影響下的“承壓”最重的群體。
《2019年度中山市led產業運行監測報告》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照明行業的渠道、生產、物流、展會、出口等均將帶來不同程度的壓力,尤其是廣大中小微企業,在照明產業遇冷的形勢下更是“雪上加霜”。
而從整個燈飾產業鏈來看,目前中山照明產業主要集中在產業鏈的中下游,面臨著來自上游和銷售端的雙重擠壓。
禹成林介紹,在產業鏈上游,今年國巨、旺詮、厚聲等元器件市場巨頭受疫情影響,紛紛應聲漲價,漲價幅度達數倍。而照明產品所需要的其他原材料,如五金結構件、注塑、紙箱等,也同樣存在漲價的情況。中山川狼負責人楊洪表示,目前紙箱等包裝原材料已經比往年同期漲價40%,這也對企業的后續生產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而在銷售端,線下渠道的關停讓銷量無從談起。“目前我們仍是在消化年前的訂單,以及為線下門店進行補貨。”禹成林說,“我們畢竟是銷售驅動的行業,如果銷售渠道沒有打通,那產能的恢復也沒有意義。”目前,華藝照明正在嘗試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進一步擴大原有的線上渠道,并在“小米有品”等電商平臺推出紫外線滅菌燈等新產品。
【南方日報記者】廖瀚 何偉楠
【圖片、視頻】葉志文
【作者】 廖瀚;葉志文;何偉楠
來源:網易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