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表示,除了獲取常規影像特征外,醫生還希望當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能夠借助ai新手段,將新冠肺炎與其他甲流、乙流、常規早期肺癌等等區分開來,幫助他們從更高維度分析患者數據。
但目前而言,通過初步研究,ge醫療可視化影像基因組學技術可用于區分普通肺炎等其他病變,但是這種病變差異判斷標準還需要更多的單位來參與研究和驗證。
“目前有很多ai公司在新冠肺炎的應用已經進行了很好的嘗試,但是大家也面臨很多問題。”張惠茅指出,“打造真正落地的ai產品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人工智能的產品是一個多行業共同攜手合作的成果,場景、數據、算法、算力,四大要素缺一不可,而每一款產品的靈魂是臨床醫生的實際需求,想打磨一款真正符合臨床需求的ai產品,是一個長期積淀的過程。”
持續發力數字化戰略
對于ge醫療而言,此次lk2.0的正式發布,除了期待更快解決臨床實際需求,戴紅東坦率地說道,這也有助于加快ge醫療在中國數字化戰略的執行。
“人類在與疾病斗爭的過程當中,其重要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ge醫療在布局數字化的時候,我們最主要考慮就是從疾病出發,利用我們先進的數字化以及ai技術,能夠為臨床提供服務。”ge醫療大中華區首席營銷官閻華表示。
在此次疫情中,除lk2.0,ge醫療還為雷神山醫院提供了兩臺深度智能ct,以及為12個省市提供apm遠程監測系統等數字化醫療產品。其中,深度天眼ct基于人工智能技術,能夠實現患者自動定位,幫助醫院實現隔室操作,盡量減少醫護工作者和患者的接觸,保障大家的健康,同時也提高了診療的效率。而apm遠程監測系統能夠利用遠程技術幫助醫院預警以及檢修維修ct、mr等相關醫療設備。
在數字醫療領域,ge醫療緊密圍繞醫院管理智能化、云計算以及人工智能三個方面,涵蓋apm智能化醫療資產管理平臺及其全新的放射科指揮中心(rcc)模塊、云心電、云影像及基于edison平臺的ai應用產品mural重癥監護指揮中心和冠脈醫學影像處理ai分析系統等多款數字創新成果,為加速醫院智慧轉型和醫療服務的降本增效提供支持。
據ge醫療公關人員介紹,現在edison是ge醫療數字化落地的主要載體。此次發布的lk 2.0平臺之后會整合進edison平臺中,與硬件結合,不斷在圖像標記統一、數據有效的基礎上進行迭代升級,也進一步推進行業數據標準的制定。
ge醫療之所以做這么多數字化產品,閻華表明,最核心的是中國和世界的整個醫療數字化的趨勢。在這次新冠肺炎之后,醫療數字化進程會加快,這與ge醫療的戰略不謀而合,他們也會持續在這方面投入和發力。
2/3
擁有百年歷史積淀、位居醫療器械gps三巨頭之列的ge醫療早已不是單純的醫療設備商。2017年,其在中國落地了首個數字化項目——資產云管家;去年,ge醫療也發布了edison數字醫療平臺,包括apex ct,rcc指揮中心等等數字化產品。
就在上周,ge醫療正式推出針對新冠肺炎的ct影像智能分析平臺技術“智贏新冠lk 2.0”,輔助早期、疑似新冠肺炎的精準分析,直指醫療人工智能領域。
lk2.0平臺僅僅定位科研?
據ge醫療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張軼昊介紹,新冠肺炎ai平臺lk2.0是基于對新冠疫情需求的洞察,由中國團隊自主研發出來的人工智能技術。他們希望能夠用本土化、數字化戰略支持中國抗擊新疫情。
lk2.0作為lk1.0的進化版,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ct影像智能分析平臺,而lk1.0主要針對的是肺結節、普通肺炎和肺損傷等病種。ge醫療中國診斷藥物業務總經理戴紅東介紹道。
該ai平臺歷時一個月,利用十余家醫院的新冠病毒患者的影像數據,由本土科學家研發而成,包括20多位化學、影像學、臨床和數學的博士,以及近10位人工智能科學家和工程師。
值得注意的是,lk2.0仍然是科研工具,用于科學研究,而不用于臨床診斷。因為新型冠狀肺炎對于學界、業界等各方來說都是新鮮事物,與之相關的產品需要進一步研究。
“lk2.0平臺首先會考慮把現有碰到的技術性挑戰解決,更為主要的是為科研人員提供擁有前沿技術的科研平臺。”ge醫療(中國)精準醫學院副院長趙周社表示。
趙周社將lk2.0平臺的技術優勢總結為幾點:其一,可以實現圖像預處理。平臺通過收集患者整個臨床資料信息和病原學信息,再與影像學信息相結合,載入影像信息,之后通過深度學習做預處理,通過圖像裁剪、圖像重采樣、圖像濾波、圖像質量恢復、圖像標準與歸一化等,使得數據標準化和規范化得到提高;其二,多種手段提取病灶。圖像數據規范化后,將器臟進行分割,提取病灶進行定量分析,但由于不同時期病灶表現特征不一,lk2.0提供多種手段檢測病灶,通過深度學習或者深度學習加閾值的方法; 其三,深入患者分子水平機理。由于鑒別診斷方面需要知道患者分子水平機理,ge醫療通過提供可視化影像基因組學技術,提供在肉眼無法發現的分子水平特征,把這些特征、臨床信息和病原學檢測結合起來建立模型,提高模型的泛化性和準確度。
其中,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放射線科主任、中放醫學影像與人工智能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張惠茅對于lk2.0平臺可視化影像基因組學技術印象深刻。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