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應對
本報記者從大理白族自治州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根據省林業和草原局下發的緊急通知,大理州已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積極應對沙漠蝗災害風險。
大理州已成立了沙漠蝗應急防控指揮部,由州林業和草原局局長任指揮長,州林業和草原局分管副局長任副指揮長。成員單位由草原管理科、森林資源管理科、濕地管理科、自然保護地管理科、規劃財務科、生態修復科、政策法規科、改革產業辦、林業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檢疫局、林科所、資源站、種苗站、西南林業大學、大理大學、州農業農村局、州氣象局等單位領導和專家組成。指揮部下設專家組、辦公室,為防控工作提供有力領導組織保障。
在征求有關部門和專家意見基礎上,報州人民政府審批,發布施行了《大理州沙漠蝗防控應急預案》《沙漠蝗識別和防治技術》,確保防控工作依法依規,科學規范高效進行。
同時,充分發揮國家級、省級和州級測報點、基層護林員隊伍的測報作用,并在沙漠蝗可能遷飛路徑上科學布置監測點,實現全面監測,及時預警。加強州市間、林農部門間等的協作溝通,實現信息、資源、技術共享,保障監測工作高效協調開展。
目前,全州已儲備防控藥品15.5噸,防治器械162臺,專業隊伍18支460人,及時下達了防控經費。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與云南卓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簽訂20架無人機滅蝗作業協議,嚴陣以待,確保一旦出現災情,能夠迅速作出有效應對,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損失。
本報記者 秦蒙琳
為有效應對沙漠蝗侵入中國的風險,切實做好沙漠蝗的防控工作,近日,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云南省沙漠蝗防控技術方案》(簡稱《防控技術方案》)和《云南省沙漠蝗監測預警方案》(簡稱《監測預警方案》)。
《 防控技術方案》要求,沙漠蝗處置率要達90%以上,總體防治效果在85%以上,確保“遷入沙漠蝗不造成重大損失、不擴散、不二次起飛”。
《監測預警方案》明確,自發文之日起在云南省范圍內開展監測,其中,德宏、保山、臨滄、普洱、西雙版納、紅河、文山等7個州市的邊境縣和迪慶、怒江2州與西藏的接壤縣重點監測沙漠蝗,西雙版納、普洱、文山、紅河等4個州市兼顧黃脊竹蝗監測,迪慶、怒江兼顧西藏飛蝗監測。
此前,云南省林草局已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林草主管部門采取有力措施,應對沙漠蝗侵入云南風險。
防控技術方案
為有效防范沙漠蝗入侵風險,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制定本方案。
防控策略
樹立“公共植保、科學植保、綠色植保”理念,堅持“統防統治、聯防聯控”的方針,在沙漠蝗遷入后及時開展應急防治,科學選藥,精準施藥,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防控目標
沙漠蝗處置率達90%以上,總體防治效果在85%以上,確保“遷入沙漠蝗不造成重大損失、不擴散、不二次起飛”。
防控措施
化學防治。可用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馬拉硫磷、阿維菌素⋅三唑磷、吡蟲啉、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敵敵畏(煙劑)等農藥。在應急防治中,選擇對直翅目昆蟲有防控效果的農藥,如: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維菌素⋅氟氯氰菊酯、二嗪磷等。組織使用大型施藥器械進行防治,有條件的地方,根據實際情況,采用農用飛機或無人機進行飛防;環境復雜區域,可采用煙霧機防治,盡量選擇清晨或傍晚進行。化學防治時,應考慮條帶間隔施藥,留出合理的生物天敵避難區域。
生物防治。生態敏感區(包括河流、湖庫、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等禁止或限制使用化學農藥的區域)優先使用蝗蟲微孢子蟲、金龜子綠僵菌、球孢白僵菌等微生物農藥防治,合理使用苦參堿、印楝素等植物源農藥,有條件的地區可采取雞、鴨、鵝取食蝗蟲等措施。
統防統治。根據發生情況細化實施方案,及時組織應急防治隊伍、專業化防治組織、植保專業技術人員等組成強有力的隊伍開展統防統治。
安全措施
防止農藥中毒。加強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科學安全使用農藥,防止農藥中毒事件。
規范施藥操作。規范操作施藥機械,防止安全事故發生;飛機作業嚴格遵守通航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嚴禁強行作業。
及時警示提醒。開展防治前,明示作業期限、區域和施用農藥品種,提醒和指導勞作人員,放蜂、放牧等敏感行業安全轉場。
監測預警方案
為有效防范沙漠蝗入侵風險,及早監測沙漠蝗遷入地區、遷入數量和擴散動向,為科學防控提供依據,制定本方案。
監測范圍
云南省范圍內開展監測,其中,德宏、保山、臨滄、普洱、西雙版納、紅河、文山等7個州市的邊境縣和迪慶、怒江2州與西藏的接壤縣重點監測沙漠蝗,西雙版納、普洱、文山、紅河等4個州市兼顧黃脊竹蝗監測,迪慶、怒江兼顧西藏飛蝗監測。
監測區域
農作物種植區及灘涂、荒地、林地等有綠色植物區域。
監測時間
發文之日起,啟動監測。遷入前期,以巡查為主,一旦發現成蟲遷入,隨即開展拉網式普查。
蝗情監測
蝗群監測。以縣、鄉、村為區域進行目測,觀測大規模遷飛入侵蝗群,用手機和gps進行定位,并估算蝗群數量和規模大小。
為害情況調查。對受害作物進行調查,統計發生面積、防治面積、被害率、絕收面積等情況。
監測要求
專人負責。實行調查監測、數據上報責任制,由州(市)、縣(區)植保植檢機構和鄉(鎮)農技推廣機構專人負責。
規范調查。按照《云南省沙漠蝗測報調查規范(試行)》要求開展調查工作。
及時報送。上報數據需真實、規范、完整,經過單位負責人審核后采用excel等格式及時逐級上報。
疑似處置。發現疑似對象,及時報省植保植檢站測報科,疑似蟲體送專家鑒定。
報告制度。未發現前實行周報制,未發現實行零報告,全省首發確認后實行日報制。
預警
來源:云南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