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年底你就能買到搭載 mini led 屏幕的 ipad/mac 了
2020-03-04 16:04來源:
原標題:或許年底你就能買到搭載 mini led 屏幕的 ipad/mac 了
關于未來蘋果產品如何發展的傳聞中,「mini led 屏幕」一直都是一個繞不開的預測點。
在最新的報告中,產業分析師郭明錤再次重申了蘋果將于今年推出搭載 mini led 屏幕設備的預測,不過和去年發布的報告不一樣,這一次他把 mini led 屏幕可能覆蓋的產品幾乎翻了一番,涉及的產品線包括 ipad 和 mac。
具體而言,蘋果正在開發的 mini led 產品可能包括以下六款,分別為:12.9 英寸 ipad pro、27 英寸 imac pro、14.1 英寸 macbook pro、16 英寸 macbook pro、10.2 英寸 ipad、7.9 英寸 ipad mini。
其中有理由將 14.1 英寸 macbook pro 認為是 13 英寸 macbook pro 的迭代款,就如去年蘋果推出了 16 英寸 macbook pro 而取代了 15 英寸 macbook pro 一樣。而 10.2 英寸 ipad 則很有可能是新一代 ipad air,這款產品在去年推出了第三代,但是僅在屏幕稍微增大的情況下將處理器升級到了 a12 芯片,并無其他創新性升級。
在預測報告中,郭明錤表示 mini led 屏幕技術將在蘋果未來推出的中尺寸設備創新中扮演關鍵角色。無獨有偶,在今年 ces 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已經有廠商推出各類搭載 mini led 屏幕的產品,一時間 mini led 成了各類科技報道中的常客,那么這項技術到底是什么?
目前市面上的手機屏幕所采用的顯示技術大多分為兩類,分別為 oled 與 lcd,最具代表性的便是 2018 年蘋果推出的 iphone xs 系列和 iphone xr,前者搭載了一塊 oled 屏幕,而后者則是 lcd 屏幕。
由于具備自發光的特性,所以 oled 顯示技術具有很多與生俱來的優點,例如飽和度高、對比度高、屏幕響應速度快、亮度高等影響屏幕觀感的特性,而隨著手機逐漸邁入「全面屏時代」,oled 可彎曲、厚度薄的特性也讓產商們能夠在屏幕形態方面展開更多想像,近年來的異型全面屏以及可折疊屏就是這一特性的衍生。
相比之下,lcd 屏幕由于無法自發光,而要依靠背光層進行顯示,所以也存在許多先天缺陷,例如屏幕漏光、屏幕觀感差、不具備柔性特征等都是 lcd 屏幕的短板所在,但好在這一屏幕技術成本低,所以在部分中低端產品中依然存在。
2017 年蘋果推出了搭載 oled 屏幕的 iphone x,其四邊等寬的異型全面屏設計正是利用了 oled 屏幕可彎曲的特性而達成的。雖然次年搭載了 lcd 屏幕的 iphone xr 同樣實現了這種設計,但它的屏幕邊框卻更寬,美觀程度上仍然比不過 oled 屏幕。
但 oled 屏幕也不是完美的,由于采用的是有機材料,而且每個像素點支持自發光,所以當某些像素點被點亮的時間更長時,屏幕上不同像素點的壽命就會出現不同步,這時就會導致「燒屏」的現象。
事實上,即使是業內首屈一指的蘋果也表示無法完全避免 oled「燒屏」的缺陷。
在「超視網膜 xdr 顯示屏簡介」的官方 支持文檔中,蘋果對于可能會出現的燒屏現象做出了解答:「在長期使用過程中,oled 顯示屏也可能會顯現出輕微的視覺變化。這也是一種正常現象,其中包括‘圖像殘留’或’烙印’。這一現象是指即使在屏幕上顯示新圖像后,顯示屏也會顯示微弱的殘留圖像。」「我們設計的超視網膜和超視網膜 xdr 顯示屏可以減少 oled‘烙印’產生的影響」。
此外,oled 屏幕還會存在頻閃的問題。簡單來說,處于技術特性原因 oled 無法像 lcd 一樣采用調整背光層電壓來控制亮度,而是采取 pmw 調光的方式,這種調光方式會通過快速開關屏幕來達到控制亮度的效果,但在低亮度條件下,這種快速開關造成的屏幕圖像閃爍也是許多人覺得長時間觀看 oled 屏幕會導致眼睛不舒服的原因之一。
而 mini led 則是在 oled 和傳統 lcd 之間誕生的新一代顯示技術,它在傳統 lcd 屏幕的架構上將 led 光源尺寸縮小至 100 - 200微米,通過矩陣式排列在背光模組中塞滿 led。這種設計使其不僅能夠實現高對比,高亮度(超過 1000 nits)、hdr、高對比度等傳統 lcd 屏幕所不具備的優點,而且還能避免 oled 屏幕「燒屏」「頻閃」等先天不足。
但由于采用 mini led 顯示技術的 lcd 屏幕內會采用大量 led 光源,以分辨率為 1920 × 1080 的 5.5 英寸屏幕為例,其 led 數量將高達 2000 - 10000 顆不等,顆數少時會需要較長的光學距離從而導致屏幕厚度增加,而顆數多卻會衍生出散熱問題。這也可能是蘋果前期希望在 ipad、macbook 等中型設備上試水這一屏幕技術的原因之一吧。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