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展望“ai第一股”未來 曠視有哪些方向可以拓展? 來源:軟件資訊網
近日,人工智能企業曠視對外表示正在更新材料,繼續推進上市進程。據此前公布的信息顯示,曠視正依托自研的人工智能算法平臺brain++打造全棧式解決方案,落地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三大主要垂直場景,以此實現技術的商業轉化,并已經發展成為這些領域的領導者??梢哉f,憑借著這樣的業務邏輯、商業創新以及競爭力,曠視成功沖擊ipo指日可待。在上市后,曠視又將有哪些創新方向可以考慮?
第一,開源或者部分開源brain++,占據機器視覺垂直方向領先地位。brain++是曠視自研的端到端人工智能算法平臺,能夠為算法訓練及模型改進過程提供重要支持。與憑借安全穩定性能扎根工業領域的google tensorflow以及因操作簡單易上手特性被學術界所應用的facebook pytorch不同,曠視的核心優勢在于機器視覺,如果以開源brain++建立開發者生態,則能夠保持該領域的領先地位,并在未來機器視覺或將成下一代it建設標配的發展中占到一定先機。
事實上,曠視已經意識到發展人工智能底層生態比人工智能應用研究更重要,并最快將于3月底線上發布曠視brain++的深度學習框架megengine,將深度學習和算法開發能力賦能給高校師生、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以降低算法研發門檻,致力讓人工智能成為經濟和社會的基礎設施,同時也能夠建立起機器視覺領域的開發者生態,引領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
圖:曠視將對brain++深度學習框架megengine進行開源
第二,為模型訓練創造一套標準語言并向生態開放。從全球范圍來看,這是當前深度學習有關企業都在進行的前沿探索,如在2019年2月,facebook首席ai科學家yann lecun就提到了是否需要一種比python更靈活的語言來進行深度學習設計,但目前普遍處于早期階段。曠視也從2018年起就在規劃一種用于深度學習訓練的專屬語言,從而協調訓練所需要的靈活性以及推理所需的性能的要求,有望以提早布局把握更多行業機會。
第三,布局制造業,挖掘百億級市場。制造業具備大量的數據累積,對于流程自動化、信息有效處理、市場趨勢預測等有著較高的需求,再加上制造業占我國gdp近三分之一的比重,其已經成為人工智能應用的藍海。數據顯示,人工智能在中國制造業應用的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0億美元。
尤其是在是在軟件端,機器視覺應用的探索才剛剛開始,百億級的市場正等待挖掘。曠視也針對制造業等行業的需求與痛點,打造了包含機器人網絡協同操作系統河圖(hetu)在內的供應鏈物聯網解決方案,并已經開始在制造業、物流倉儲等場景布局,先行探索人工智能應用的新方向。其中,河圖是曠視自研的一套致力于機器人與物流、制造業務快速集成,一站式解決規劃、仿真、實施、運營全流程的操作系統,能夠作為軟件應用到行業,連接硬件設備并簡化操作,助力制造業等智慧升級。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