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政策和市場推動,人工智能技術逐漸進入商業化落地階段。與此同時,曠視沖刺ipo,更是開啟了人工智能企業邁入資本市場的新階段。作為“ai第一股”,曠視備受矚目,其商業化布局更是給仍處于商業化探索階段的人工智能行業提供了參照范本。
據招股書顯示,基于自研人工智能算法平臺brain++打造的算法核心優勢,曠視為城市物聯網、個人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提供全棧式、端到端解決方案,并已經發展成為這些領域的領導者。
在城市物聯網,2018年曠視為全國100多座城市提供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是中國最大的人工智能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供貨商;在個人物聯網,2018年中國制造生產的配備身份驗證功能的安卓智能手機中,超過70%使用了曠視智能設備解鎖方案;在供應鏈物聯網,曠視也已幫助眾多制造、物流企業實現智能機器人設備和數字化系統的有效配置。同時,根據公布的財務數據顯示,曠視2018年的凈利潤已經達到3219萬元,到2019年上半年,更錄得3267萬元的凈利潤。顯然,曠視的商業化布局成效已經顯現。
值得一提的是,有媒體報道稱曠視計劃將于3月底對brain++核心深度學習框架megengine進行開源,將深度學習和算法開發能力賦能給高校師生、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以降低算法研發門檻,致力讓人工智能成為經濟和社會的基礎設施。
對brain++核心深度學習框架開源的意義,人工智能領域專家于明表示:“開源意味著對外免費開放,曠視將brain++開源,意味著從以前單一算法級別的競爭進入了生態級別的較量,從長遠來講,會在生態領域更有競爭力。市面上很多開源的框架,還沒有誰能夠做到一家獨大,如果將來brain++能夠成為主流,即使開源,仍然可以通過迭代新版本的限制及附屬產品,產生巨額收益。”
事實上,隨著在技術和業務上的持續深耕,曠視早就意識到發展人工智能底層生態比人工智能應用研究更重要,并明確系統軟件才是ai商業化的核心。在此基礎上,曠視圍繞不同場景打造集系統大腦、場景應用、承載硬件的一體化aiot操作系統,如城市大腦、河圖(hetu)等系統平臺,構建起ai的護城河,并通過其他軟件以及硬件設備的接入,實現完整的商業閉環,加速人工智能落地,讓曠視產生更大的商業價值。
以河圖為例,這是一套曠視自研的致力于機器人與物流、制造業務快速集成,一站式解決規劃、仿真、實施、運營全流程的操作系統,具備生態連接、智能協同、數字孿生特性,能夠以全開放式的接入能力在上游對接wms、erp等業務系統,在下游連接設備層,并作為開放平臺持續歡迎合作伙伴的接入。基于河圖,曠視成功了打造整個供應鏈大腦與數字化底座,幫助倉儲物流、制造等行業企業更好地連接硬件設備,構建完整的商業閉環。
圖:曠視河圖生態連接設計
來源:鳳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