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北京部分交通站點增加人工智能群體測溫設備
隨著春節后復工日的臨近,全國各大城市的公共場所已建立更加嚴格的防控措施以應對疫情。北京地鐵公司自1月31日首班車起,北京地鐵實現全線網進站測溫工作。
在體溫測量是這場戰斗的關鍵環節,面對地鐵的大客流密度,如何做到“無接觸感應”“高效率通行”“高溫智能預警”是留給城市管理者的巨大挑戰。各大科技企業也使出十八般武藝,提出各自的解決方案。
近日,在北京的牡丹園地鐵站,一套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群體測溫設備投入使用,如果乘客仔細看會發現在地鐵安檢設備上多了一個攝像頭和顯示器。據了解,該設備每秒鐘可測15名乘客體溫,誤差小于0.3℃。
記者按照慣例,將背包放進儀器中過安檢,在沒有任何接觸和時間耽擱下,屏幕自動顯示了記者的體溫:36.3 ℃。
這是曠視科技公司提供的技術支持,該公司業務產品部高級產品經理劉瑞偉介紹,這是一套“人體識別+人像識別+紅外/可見光雙傳感”的創新解決方案。與一般體溫檢測設備不同,該設備除了利用前端紅外相機鑒別人流中的高溫人員外,還可以根據疑似發燒者的人體、人臉信息,輔助工作人員快速定位體溫異常者。
劉瑞偉說:“即便在口罩和帽子大面積遮擋人臉的情況下,距離3米至5米范圍內,系統也能幫助工作人員快速篩查通行人群體溫,大大提升公共空間的安全性和檢測效率。”
“一套系統可以部署 16 個通道,基本保證一個地鐵口管控。人流量較大的通道在人工智能系統的輔助下,僅需1名工作人員就能夠管控測溫現場,降低一線工作人員被感染的風險。”北京曠視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謝憶楠說。
除了曠視科技以外,百度公司在清河高鐵站出站口布設ai大客流體溫檢測系統,出站人流無須停留、挨個測體溫,只要正常走出車站,系統就能通過紅外設備準確檢測出體溫,通過人臉識別系統準確對應到每個人身上。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人臉識別”+“紅外視頻監測”等技術,可以遠程鎖定體溫異常者,也在部分交通站點緊鑼密鼓“上馬”。
來源:千龍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