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據路透社報道,德國計劃收購國軒高科20%的股份,并以此成為其公司的第二大股東。一時間,引發了廣泛的熱議。人們津津樂道于或將不再滿足于動力電池的采購方角色,而是直接將觸角伸向了供應鏈中的上游提供方。
同時對于動力電池企業國軒高科而言,這無疑也是一則足夠利好的消息。在該消息曝出后,也立刻在股市激起了巨大反應。當日,國軒高科股票午后瞬間直線拉升至漲停。截至17日收盤,國軒高科報18.79元/股,換手率7.77%,振幅13.41%??偸兄?14億元。
據澎湃新聞17日報道,對于上述消息,國軒高科董秘曾表示,截至目前尚未收到上述股權收購相關消息,一切以公告為準。集團方面則不予置評。
過完周末,國軒高科也于今日正式發布了關于該報道的澄清公告。
國軒高科的澄清公告顯示,公司正在和就未來可能開展的技術、產品、資本等方面的戰略合作進行探討;雙方尚未就具體合作方式、內容、價格等具體方面形成一致意見,亦未就相關合作事項簽署或達成任何實質性的有約束力的協議、承諾或其他安排。
該澄清說明在否認了與已達成協議的同時,卻也證明了國軒高科的確在正與進行關于技術、產品、資本等方面的戰略探討,只是暫未達成一致意見而已。
暫且不論事情的進展究竟到了哪一步,馬拉車市對于此次曝出的擬入股事件卻同步產生了幾個問題。
大眾汽車為何會有此舉?
事實上,早在去年8月就有消息稱,正探索投資中國零部件供應商,以更好地在中國市場競爭。據說,的幾個潛在目標中就包括了國軒高科。
分析人士表示,通過入股中國動力電池制造商,跨國制造商將在電池采購方面擁有更多的議價能力。
同時,加速電動化進程,早已被提上了日程。根據的計劃,到2025年該公司純銷售將達到300萬輛,并將在2029年之前推出75款純,銷售2萬輛純。
去年11月,還宣布了一項億歐元的投資計劃。根據規劃,將在2020-2024年間投資億歐元以加速其電動化的進程。這項投資金額的一大半(330億歐元),將投向純;其余270億歐元將投向混動車型和數字化等領域。
有了資金保障的前提下,通過入股等形式直接綁定電池供應商,無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事實上,將目光投向中國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又何嘗不是迫于現實的無奈之舉。眾所周知,缺乏電池生產商,是困擾歐美等跨國車企最為現實的問題。
以所在的德國為例,現階段整個德國都沒有一家上規模的制造商或零部件供應商能夠生產動力電池。德國本土的制造商在使用動力電池時,基本都是采取從國外電池供應商處采買的方式。
這時,來自亞洲的電池供應商顯然成為了德國車企們的首選。但在經過了奔馳eqc海外版車型推遲交付等事件之后,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在整個亞洲動力電池企業中的優勢無形中又被再次放大。
如果真要入股動力電池企業,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無疑是最靠譜最為放心的。即便最終和國軒高科沒有達成一致,如果說要涉足此業,也勢必會選擇一家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進行滲透。
為何是國軒高科,其究竟實力幾何?
要搞清這個問題,必須得先來了解一下目前我國動力電池企業的具體情況。如果把近三年來,中國動力電池企業裝機量進行一個梳理,你會,或許國軒高科還真的就是最合適的那一個!
數據來源:起點研究院(spir) 制表:馬拉車市
從2017年-2019年的數據,我們不難看出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格局是比較清晰的。除了雷打不動的前兩名寧德時代和,最為穩定且每年都在穩定增長的就是國軒高科。
2017年,國軒高科以2.1gwh的裝機量排名第四,其后的兩年分別以3.1gwh和3.61gwh的裝機量穩居季軍。且正在逐步拉大與排在后面第四名的差距。
在我國說起動力電池巨頭,人人均知寧德時代和。但國軒高科正在以迅猛的勢頭逐漸成為了國內動力電池企業之中的又一股勢力。
與此同時,由于寧德時代和的自身情況和規模,顯然入股排名第三的國軒高科,對于而言更具性價比。按照之前路透社的估算,獲得國軒高科20%的股份所花金額為5.6億美元,這筆錢如果投到前兩位身上,或許根本泛不起太大的水花。
另一方面,從這三家動力電池主要配套的車企我們也能分析出一些原因。寧德時代,其“朋友圈”的規??梢哉f是無人能比,在其中也只能算是其中的一個而已;而,“自己玩自己的”屬性無疑更加濃厚,雖然邁出了一大步,拉上了一起玩,但其他車企要想加入恐怕還有些難度。
此時,國軒高科或許就是最合適的那一個。目前,國軒高科的動力電池主要配套的車企為、和等少數自主品牌車企。
再看實力。在技術投入方面,國軒高科可謂是不遺余力。每年大量的研發資金投入,最終也收獲了不菲的成績。其lfp電芯單體能量密度已超190wh/kg,其自主開發的三元電芯產品也已完成設計驗證并實現量產,單體能量密度超過210wh/kg,循環壽命突破1周。
在儲能領域,國軒高科也先后與華為、中能建、繼遠軟件等公司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為后續公司儲能業務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郎有情也得妾有意。
從國軒高科去年的一系列動作,我們也能它已經開啟了自身企業的全球化進程。去年,國軒高科與德國博世正式簽約,將于2020年開始為其批量供應鋰電池、模組和電池包等;同時,還與印度tata合資建企,開始準備進軍印度市場。
此時,的跨國車企巨頭所能夠帶來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不僅能夠實現提升裝機量,同時也能快速將業務拓展至全球范圍。由此可見,國軒高科對于不僅不會排斥,反而嗅到了巨大的誘惑和空前的機遇。
江淮大眾或將直接受益?
一旦此事落定,和國軒高科勢必都會取得雙贏的結局。而此時,或許也將同步獲益。
作為在華的第三家合資企業,的日子之前其實不算太好過。2018年5月就已經正式下線的首款純電e20 x,一直折騰了一年多,上市日期一推再推,終于在去年9月底正式上市。
除了方認為其產品檢測不達標需改進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可能對于此款車型的競爭力并不是太過看好。畢竟,10多萬元售價,在小型純電市場有著太多的競爭對手。
而如果與國軒高科聯姻,不僅擁有體系優勢,還擁有重要的地理優勢。扎根安徽,而國軒高科亦同樣如此。當地不僅有著國軒高科的總公司、生產基地,其研發中心亦位于此。
一旦入股國軒高科,受益自然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電池成本有望降低、研發溝通成本幾可忽略不計。那么的產品,進一步提升產品力、降低市場售價也應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馬曰:
雖然和國軒高科的聯姻還未真正落實,那細想下來這的確是一樁雙贏甚至是多贏的美事。其實,跨國車企搭載“中國電芯”早已不是什么新鮮的事情,因為除了技術優勢、政策利好,還由于起步較早,使得經過了動力電池市場大洗牌過后的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更加具備生存能力。
與此同時,中國的動力電池企業還具備其他國家該類企業所不具備的成本和規模優勢。要選擇中國動力電池企業以加速其推進電動化進程,或是無奈但卻也是實打實的明智之舉。
來源:易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