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標志性產品的誕生大多都經歷了數次迭代、更新。從快消品到電子產品,這些廣為人知的品牌在外形和核心技術上都不斷打破常規、顛覆自我。
機械指揮官的歷史雖不長,卻也實實在在經歷了四代技術的洗禮和蛻變。在五年的探索和實踐中,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第四代技術的第三代產品終于實現了“極簡安裝·普遍適用”的產品使命。
2014至2015年智鶴科技在運營“攻城兵”這個項目時,很多合作的施工企業都反饋“租過來的設備管理起來很難”。本質原因在于施工企業、機主、駕駛員三者作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和利益分配上存在諸多對立、糾紛、博弈,對項目遍布全國各地的央企更是如此,短期、臨時的租賃關系讓機械管理更困難。
這促使智鶴科技產生了進入工程機械管理領域的想法,機械指揮官系列產品由此應運而生。
2015年初-2016年初
第一代技術:4g攝像頭
第一代技術也被稱為“視音頻指揮模塊”,主要是通過為機械安裝攝像頭,為管理人員和機手配備對講機來實現對施工現場機械運行的遠程監控與溝通。為此機械指揮官對市面上十幾種不同品牌、不同類型的攝像頭進行研究、分析,針對施工現場的環境特點和工程機械的工作狀態,篩選合適的攝像頭類型。
從最初的反饋來看,很多機主對視音頻管理都表示了極大興趣,不過現實很快給大家上了一課。首先是在落地實施過程中遇到了諸多阻力,接線供電的安裝方式安裝麻煩、成本高:需要撬開機械的裝飾板,找到保險盒,不同機型的保險盒線路都不一樣,沒有標準的布線方式;找到保險盒后,需要搭鐵、找常電、接電源線、天線、gsm天線。接了線之后,主機的固定也是個難題:如果固定在駕駛室易受機手干擾,如果固定在外部機身,產品做不到“三防”…安裝困難加之機械在工地各處廣泛分布,最終導致可能兩個人一下午只能裝一兩臺設備。
光是接線要動設備線路這一點,就足以讓機主和機手充滿抵觸心理。安裝之后,攝像頭會因各種“不明原因”掉線或上線,可能是機械高頻振動導致、也可能是機手人為拉扯線路導致連接不穩定,更不消提隨便用泥巴糊一下鏡頭就可以阻礙錄像這種操作。
模糊的鏡頭
更重要的是,攝像頭其實是個偽需求,價值點太弱而成本太高。新鮮勁過后,管理人員根本沒有時間去盯著錄像看,看的體驗也很差:畫面沒信號、延遲、工地沒有wifi要用自己的流量看…
單純的錄像對實際管理也沒有幫助、不實用。一方面鏡頭角度有限,能拍到的畫面也很有限,而且本地存儲容量有限,查看稍不及時達到內存就會覆蓋之前的視頻,無法實現數據追溯;另一方面目前的圖像處理技術沒有發展到能自動識別錄像內容中的異常單純的錄像沒有數據分析,對提高管理效率也毫無幫助。
2015年末-2017年初
第二代技術:車聯網
第二代技術被稱之為“dic模塊”,是通過找到機械的can線,破解can協議來采集車身發動機轉速、油溫、水溫、噴油量等數據。在一年兩個月的時間里機械指揮官在破解技術上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做了很多實驗,也經歷了很多次產品的迭代,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棄,這可以說是踩得最深的一個坑。
這個“坑”主要是因為工程機械不像汽車有統一的obd接口,協議開放程度也高,它的can線非常難找。不同的機型有不同的線和協議,甚至同一品牌在不同時期推出的機械的can線和協議也不一樣,只有專業人士才能找到can線;尋找can線的步驟也很繁瑣,需要先將機械關機、在儀表盤內找can線、找到后再開機讓設備處于工作狀態、看信號有沒有返回,如果沒有返回需要再次關機、重新找線、開機、測試,如此循環往復,直至成功。可以說安裝難度和成本比第一代攝像頭更高。
在找到can線的前提下,采集信號的時候也存在導致線路發生故障的風險,包括can線短路或斷路,影響車輛功能、液壓控制、計時顯示異常等。而且大部分工程機械都使用加密協議,協議的破解工作也非常困難,有的協議使用了時間調制技術,同樣的數據會隨著時間不斷發生變化,根本沒法破解。
除此之外,只有使用電噴發動機的設備才有通信協議,車聯網技術對使用直噴發動機的設備根本走不通,而2009年以前大多機械設備都沒有預留數據口,這意味著只有施工現場的一小部分機械能采集到數據,對于管理人員來說部分機械管不起來等于整個項目還是沒管起來。加之施工企業對采集到的發動機轉速、水溫、油溫這些數據不感興趣,他們只關心機械每天干了多少活、用了多少油。
2016年初-2017年6月
第三代技術:有線傳感器
2016年機械指揮官開始在傳感器的研發與測試上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終于在2017年初成功自主研發了a01。a01這款傳感器通過連接電瓶采集電壓和三軸數據,然后監測機械啟停狀態來判斷設備的工作狀態。燃油管理方面,是通過設備自帶的油位傳感器來采集油量。
采集到數據的問題解決了,但數據的精度又是另外一個問題。a01在工時管理方面只能判斷這臺機械是在工作還是不工作,監測不了怠速;燃油管理方面則受制于機械自帶的傳感器精度有限,只能做到厘米級感知,油位值只能采集到百分比,監測不了具體油量。
如果說數據精度不夠是a01落地后運行中會遇到的問題與考驗,那如何把傳感器在工地部署起來是機械指揮官面臨的第一重挑戰,因為接一根線的難度遠遠超出了預期。
但凡是涉及到“接電、接線、破壞原車電路”,落地的難度就很高。加上工程施工現場機械設備來源負責并且頻繁進出場,頻繁安裝拆卸也不現實,需要專業工程師常駐現場。
“ 裝可以,但我是新車,線路動了,廠家就不給三包了,出了問題你給我三包;
我的車太老了,趴在那不動我都擔心它壞,你來接線,往后只要是它壞了都算你的;
我就干十天半個月活,還要動我車,我不干了;
……”
這些都是有線傳感器在實際落地過程中會碰到的情況。a01遇到的“碰瓷”事故也不少,裝了傳感器的挖掘機電瓶被偷了,機主會把責任歸于安裝了a01,因為接線的時候擰開了螺絲,導致原本非常難擰動的螺絲變的好打開了,等于間接幫小偷省了力。還有一些挖掘機的多路閥壞了,機主也訛了工地一萬多,明明是液壓系統出的問題與接線接電毫無關系,卻挾以“不讓你們裝,你們非得裝”的由頭讓工地吃了啞巴虧。
實踐證明在工地接一根線的難度超乎想象,“剪掉傳感器的線”不是一個拍腦門拍出來的設計,而是從銷售和市場出發的決策。
2017年4月至今
第四代技術:無線傳感器
第一代產品:z01.0
2017年4月-2018年中在走過三代技術的探索之后,機械指揮官深刻感受到了監管類產品在工地落地和實施的重要性,決心要剪掉傳感器的線,產品必須要做到“極簡安裝·普遍適用”。z01.0是機械指揮官自主研發的第一款無線傳感器,它也是智能終端z03.0的“前身”。
z01.0配備了太陽能面板+鋰電池儲電,通過六軸傳感器來采集、分析工程機械額的運行狀態。不過z01.0的充電效率較低,功耗大,一次性充滿電只能工作10天左右,這個問題在冬天被放大。但總的來說z01.0的研發是一次成功的探索,珠玉在前,后期對硬件的結構設計、功耗設計順暢了許多。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機械指揮官對z01.0進行了遠程升級優化,顯著降低了功耗、提高數據可靠性。
第二代產品:z02.0
z02.0主要是在z01.0的基礎上做了結構調整,采用灌膠工藝做防水,雖然解決了防水的問題但是存在售后維護困難的問題,所以整體只到開模階段,沒有量產和應用。
第三代產品:z03.0、z04.0、sp1.0、z05.0、sa1.0、sf1.0
2018年10月量產-至今
在找到“極簡安裝·普遍適用”的產品定位后,經過前兩代產品與技術的摸索、實踐,并且隨著人才的加入、團隊不斷發展壯大,算法和軟件層面也協力配合,機械指揮官提供的工程機械管理解決方案從軟件到硬件層面都漸趨成熟。
首先在z01.0和z02.0的基礎上填了之前的坑,智能終端z03.0在各方面設計都達到了最佳狀態:外殼材質選用了改性abs+玻纖+uv耐候材料,耐高低溫;波浪式卡槽設計,散熱排水一槽兩用,使終端透氣性更強,夏天散熱,雨雪天排水;低功耗設計將每天耗電保持在120mah以下,沒有太陽的陰雨天氣也可連續工作三個月;添加了藍牙模塊,可以自由拓展各類傳感器…
2019年機械指揮官的另一個“大招”就是無線油位監測儀sp1.0了。2018年10月機械指揮官著力開展的“智能油箱蓋”項目,通過近一年的研發和甄選,終于成功打造了一款內置環形電池的壓力傳感器,油量測量精度達到±0.5%,實時油量曲線讓客戶知曉每分鐘的加油量與耗油量。在整個行業來說無線油位監測儀sp1.0的推出對提升燃油監管效率都具備革命性的意義,也為施工企業精細化管理燃油提供了全新的、可以批量落地的解決方案。
物聯網從概念到落地必須貫穿整個產業鏈,從傳感器、芯片、模組,到連接、傳輸,到平臺、操作系統、再到數據分析與應用,絕非一蹴而就。機械指揮官自2015年入局以來,一直秉承對技術的尊重和對創新的堅持,堅持自主研發,經過四次迭代的洗禮,機械指揮官的產品望眼市場,獨此一家。
與中鐵、中建、中交、中鐵隧道股份、山東路橋、安徽水安、貴州路橋等200+企業的合作反饋證明,機械指揮官的應用能幫助客戶顯著提升機械管理效率、節省15%燃油成本,進而降低25%設備使用成本。
越來越多的傳統施工企業開始接受機械管理的智能化改造。通過技術去打破灰色利益鏈條,通過技術提高工程行業效率的趨勢,是無法阻擋的。在幫助客戶實現價值的過程中,機械指揮官物聯網解決方案在開花更在結果。
來源:中國財經時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