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1日,工信部部長表示,"2019年7月1號補貼退坡,大家都在關心今年還會不會退坡,我這里明確告訴大家,今年7月份不退坡。"
對于當下哀鴻遍野的行業來說,苗部長這句話贏得了一片掌聲,給了市場和股民一針強心劑,這也預示著在2020年國內新能源市場或將迎來新的轉機。回顧過去的2019年國內新能源市場,用高開低走這四個字來表達,我覺得最為恰當。從最初的高歌猛進到退補后的連續六個月銷量下滑,對于各大廠家來說體驗堪比過山車。
數據顯示,2019年,產銷分別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其中,純生產完成102萬輛,同比增長3.4%;銷售完成97.2萬輛,同比下降1.2%;產銷分別完成22.0萬輛和23.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2.5%和14.5%;產銷分別完成2833輛和2737輛,同比分別增長85.5%和79.2%。
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當前新能源市場進入了寒冬。如今,2020年已至,對于行業人士和各大車企來說,2020年新能源市場如何成為了大家關注的話題。在這個辭舊迎新之際,我們就來對2020年市場來次全面展望,看今年新能源市場發展如何。
2020年將會是競爭最激烈的一年
"2020年市場不會太理想,產銷數據或將出現前低后高的現象,補貼退補的陣痛不會輕易過去,但競爭將會加劇,很多裸泳的品牌會浮出水面"。對于2020年新能源市場,多位業內人士均這樣表示。
確實,對于2020年新能源市場來說,確實存在了太多的不確定性。首先,從產品上來看,如果說之前國內新能源市場是我們中國品牌一家獨大的話,那么現在已經進入到了百家爭鳴的時代。仔細觀察不難,2020年被很多合資和豪華品牌視為"新能源之年",將會推出多款新能源車型來搶占市場。比如,到2020年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矩陣將包括約10款車型;2020年為ev的元年,兩款純電動將在上半年先后投入市場。
這些車型的出現,雖然對于自主品牌來說可以起到一定的鞭策作用,但更多的卻是挑戰。我們中國品牌想要真正的與其較量,必須要拿出足夠的實力,靠政策和補貼的庇護早已成為歷史,唯有讓自己變強才是解決唯一方式,否則后果只能被淘汰。
除了這些傳統豪強來搶占市場之外,更有來勢洶洶的。目前工廠產能已達到日均280臺,不斷向3000臺/周、15萬臺/年的一期規劃產量靠近,后期項目全部建成后,設計產能將達50萬臺/年。當降至30萬元以內后,建立對相近價位車型的價格優勢。對業界來說,這樣一個對手無疑是"狼來了"。
可見,在已經到來的2020年,無論自主品牌還是合資以及豪華品牌來說,都將是競爭激烈的一年。當市場銷量持續下滑之時,在有限的市場中更多競爭的加入,必然會加速開啟淘汰賽。
除了競爭激勵之外,對于新能源市場來說,"雙積分"政策也同樣影響著今年的新能源市場。一直以來,對于新能源市場來說,業內一直認為"雙積分"政策被認為是補貼退坡后拉動增長的關鍵。因為按照預期,在"雙積分"政策硬指標的強制要求下,企業不得不大力推廣,從而帶動市場銷量。但從2019年的實施效果來看,"雙積分"政策顯然難當重任。
對于當前新能源市場,乘用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在這種新趨勢下,市場必須讓新能源車與傳統車進行正面競爭,最后形成一個綜合成本優勢,讓消費者逐漸去接受,而接受過程中補貼退坡帶來的陣痛只能靠行業自身來解決。
充電基礎設施增加或成為未來新能源市場的推動力
充電樁是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其定位類似于加油站里的加油機。通過2019年銷量數據我們可以看出,當前產銷量主要來自純電動用車,預計未來的主要增長量也會集中在純電動專用車和。產銷量的不斷增長增加了對充電設施的需求,包括充電樁數量的增加、相關技術的創新、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充電速度的進一步提升,產業的發展標志著充電基礎設施重要性的日益增加。
雖然從銷量上來看,去年國內新能源市場迎來了六連跌,但在充電基礎設施上卻有明顯的增加。根據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12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21.9萬臺,同比增加50.8%,累計銷量達420萬輛,車樁比達到3.4:1。
充電基礎設施的普及,對于解決續航不足有著極大的補充作用,能夠為的快速普及提供良好的基礎幫助,為的推廣打破瓶頸。當前,我國正處于市場化發展的瓶頸期,而想要打破這個瓶頸,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正是對癥下藥的解決辦法之一。如今, 隨著充電基礎設施增加,很有可以成為未來新能源市場上升的推動力。
總體來看,雖然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市場依然不容樂觀,但新能源是未來車市發展趨勢這毋庸置疑。對于競爭更加激烈的2020年新能源市場,我們希望所有車企能夠拿出自己最強實力,不僅為消費者帶來更為優質的產品,讓新能源市場能夠盡早止跌回暖。
聲明:本文為汽車很聽話原創,如有抄襲和未經許可的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易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