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全球汽車產業正處在深度轉型期,“新四化”發展進程逐步加快,中國電動汽車發展也進入結構調整期,汽車市場正出現巨大變化。在此環境下,分析與把握全球汽車市場和行業最新變革趨勢,進一步探索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研討應對市場變化的行業政策和企業戰略,成為了重要的議題。
1月10日-12日,2020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在釣魚臺國賓館召開,本次論壇以“把握形勢,聚焦轉型,引領創新”為主題,邀請政府有關部門和汽車、能源、交通、城市、通訊等領域的行業機構和企業代表,就行業、企業、政策的轉型與創新展開深度研討。
億歐汽車作為本次論壇的支持媒體,第一時間與大家分享精彩內容。
在1月10日-12日召開的2020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主任張帆發表了主題演講,他的主要觀點如下:
1、2019年我國的的建設速度有些下降,但充電樁整體密度是提高的,由此增加了用戶充電體驗的感覺,運營商也更加注重公共充電樁的集中化運營。
2、從探索充電設施的商業模式的表現來看,充電運營的盈利模式呈現多元化發展、運營商深耕充電細分領域、充電信息服務平臺有效提升了運營效率。
3、2016年到2019年公共交流充電樁的功率基本上維持在8.7千瓦左右。運營企業集中化的特點越來越明顯,充電設施的互聯互通一定離不開信息服務平臺。
4、目前,我國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已基本建立起來,為政策的制定充電設施的規劃建設,促進互聯互通保證充電安全等提供了有利支撐。但我國目前的換電模式還處于市場探索階段。未來,底盤換電技術將對應私人乘用車。
以下為張帆演講實錄(有刪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很榮幸能夠在百人會的充電設施論壇上介紹中國充電基礎設施情況,我是中國張帆。
我今天介紹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產業發展情況;第二部分是產業相關的一些情況以及一些政策建議。
第一部分,我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2019年1-11月的基礎數據。整體來講,我國公眾充電樁超50萬個,充電站34941座,與2018年相比增加了7012千座。總的來說,其實2019年我國的公共充電樁的建設速度有些下降的,但是充電樁的整體密度是提高的,這樣也增加了我們用戶充電體驗的感覺。同時我們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在我們新建的充電站里面充電樁的數量增加、每個充電站平均的充電樁數量增加,說明我們的運營商更加注重公共充電樁的集中化運營。我們整個行業還是保持比較積極樂觀的態度。
在公共充電設施的區域分布上,其實這個區域分布整體與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情況直接相關。我們可以看到,全國超萬臺公共充電樁省份有17個,超過5萬臺的省市分別為廣東、江蘇、北京、上海,占比達到近47%,占比非常高。超過2萬臺的還有4個省,整體來講,前17個省的公共充電樁的占比總量達到了93%。從分布圖里可以看出來,其實我國的公共充電樁區域分布比較集中,主要在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區,東部沿海地區的充電樁數量也比較多,東北、西北以及西南地區的公共充電樁數量比較少。
通過我們統計的近幾年我國公共充電樁的設施類型和功率,可以看到,其實在過去幾年里,我國的公共直流充電樁和交流充電樁的比例變化不是很大。總體上,包括2016年的保有量交流樁和直流樁的保有量比,還有2019年新增的交流樁和直流樁比在6:4。交流樁建設主要集中在一些小區或公共類的企事業單位內。
在公共交流充電樁里,從功率上來劃分,三相交流充電樁一般分為21千瓦、有40千瓦、80千瓦,其實總量發展很少,早期的3.5千瓦交流充電樁數量也比較少,主要集中在7千瓦上。我們做了一個平均值,2016年到2019年公共交流充電樁的功率基本上維持在8.7千瓦左右。在直流充電樁上,近4年功率提升速率較快,我們在2016年底直流充電樁的功率大概是69千瓦,這里面有2、30千瓦功率的充電樁,也有超100千瓦功率的充電樁。2019年已經達到了115千瓦以上,這是一個什么概念?也就是說,目前我們的運營商建樁的功率越來越高,很多新建公共充電樁是120千瓦以上,所以說,未來的電動車充電比較慢的話,可能主要責任不在充電樁。
運營企業集中化的特點越來越明顯,運營充電樁數量超過一萬臺的充電運營商共有8家,運營數量445781臺,占比89.97%,集中化程度增高。在2019年,新增等五家運營企業新增運營類充電樁達到10萬根,占比達到了新增里面的90%以上。我剛才提到這個是運營類的,不是代表這個是新建的數量,可能是在平臺運營的數量。整體來講,互聯互通水平和運營類的能力是越來越強。其他企業的數量有一些微量增長,私人充電設施發展情況,目前到11月份是67萬臺,到2019年底將達到70萬臺以上,配建率在68%左右。
整體來講,2019年私人充電樁配電率維持比較穩定,沒有建設私人充電樁的32%這樣一個比例。主要原因是集團用戶自行建設充電樁,居住地不配合、居住地的物業不配合,包括沒有固定車位。此外,我們老百姓私人要建充電樁的問題也在于沒有專屬的充電車位,小區的電容量有限等方面。
公共設施的充電電量,約60億千瓦時。我們預測,2019年整體可能是80億千瓦左右。從2019年數據上可以看到,充電量是呈波段性上升的趨勢,一方面是跟我們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加有關系,另外一方面跟我們的環境氣候溫度影響也有很大的關系。
換電設施發展情況,從車企來看,如:北汽采用底盤換電技術,主要面向的是出租車型,現在也在向私家乘用車拓展。未來,我們底盤換電技術是對應私人乘用車,包括定制的車企浙江時空和重慶力帆采用側方換電和分箱換電的方式,整體來講還是面對運營類車輛。所以說,我國目前的換電的模式還處于市場探索階段,在全國范圍內沒有全面鋪開。
第二部分,我講一下充電設施行業相關的情況及政策建議。
充電設施的互聯互通一定離不開信息服務平臺。2019年,國家能源局委托充電聯盟打造的國家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平臺正式的上線運維,在地方,北京、上海、深圳、重慶、海南、云南浙江多個省市地區建設了充電設施的信息平臺;企業方面,國家電網、普電新能源、特來電、萬邦都有自己的信息平臺。目前,我國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已經基本建立起來,為政策的制定充電設施的規劃建設,促進互聯互通保證充電安全等提供了有利的支撐。
關于充電設施的商業模式探索,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充電運營的盈利模式呈現多元化發展。充電的服務費是運營企業的基礎,數據服務是有利補充。現在很重要的一點是,增值服務的效益也已經凸顯出來了,我們的企業之間經營合作,然后提供平臺接入進行補貼的服務,提供為私人充電設施建設和運維的服務,也為車企和出行服務企業提供信息服務支撐。
第二,運營商深耕充電細分領域。經過幾年的發展,充電設施運營企業面向的用戶已基本能夠形成比較全套全面的定制化的解決方案。列入公交領域都是定制化的充電服務;在物流領域以集散中心充電為方案;在網約車出租車服務提供是比較好的優質場站和比較綜合的服務;在居民區用戶上,現在也有一些提供上門充電,包括與物業小區合作共同建設充電樁充電站等情況。
第三,充電信息服務平臺有效提升了運營效率。信息化水平肯定能夠促進我們行業高效的運行。首先,進入平臺大數據分析,可以合理規劃我們充電站的布局;其次,通過充電服務平臺在線運維降低運維的人工成本;再次,提供線上起停的服務,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最后,峰谷電價效果較明顯,包括電網企業也在探索居民區的電動汽車有序充電的體系建設,并在北京、上海、河南等地區開展了試點工作,相信未來可能會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此外,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到2018年,新能源汽車事故越來越多,充電設施行業其實也高度重視充電安全。2016版新國標頒布后,充電設施新國標升級改造工作有序推進,在兼容性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充電設備的安全。2016至2019年,國家能源局一直在組織安全隱患排查,從標準的符合性、設備質量、設備通信信息安全等方面排查了充電設施的安全隱患,這個是政府層面做的工作。
在行業層面做的工作是,2016至2019年連續四年,中國充電聯盟等相關行業組織開展車樁互操作性測試的活動。2016年,我們測試結果充電成功率不足90%;去年的充電成功率達到98%以上,這在一定層面上可以反映出,我們充電能力包括安全保障能力都有很大幅度提升。
不僅如此,2019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充電聯盟及電池聯盟三家組織聯合起來,在2018年版本的基礎上共同編制了電動汽車安全指南,從電動汽車產業鏈和全生命周期入手梳理電動汽車的安全風險。
最后,我介紹一下政策的情況。2019年,我們沒有看到充電設施獨立的國家級政策出臺,但是我這邊列舉的6個國家級政策,都提到了充電設施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一些補貼。如: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財政補貼的通知中,地方補貼應該轉為用于支持充電基礎設施的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等。整體來說,在國家頂層政策方面,在各部委相關的配合政策方面都是對充電設施還是大力支持的,這是一個比較利好的消息。
地方政策比較多,我們覺得主要關注點首先是補貼政策,這是企業都在關注的方面。地方的規劃,我們強烈呼吁,未來在地方規劃上可以把充電設施納入到地方規劃當中,解決土地電力接入配電預留等問題。各地建有地方平臺是我們重點的促進行業發展一種手段,在行業監管方面未來為了促進安全保證行業健康持續發展,逐步完善建設、驗收、備案、產品、質量風控、運營服務評價體系、平臺在線監測,相信未來在地方政府的監管層面會越來越完善。
最后,我談一下對于政策發展的方向的建議。我們建議,隨著新能源汽車推廣運營的規模不斷的擴大,建議在2025年之前能夠持續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予以補貼和獎勵,鼓勵充電設施發展,同時落實地方補貼轉向補貼充電的政策。另外還有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鼓勵引導使用清潔能源,真正讓新能源汽車體現出來的是清潔能源,是真正的新能源;第二方面是希望能夠開展電動汽車與電網的互動示范,為未來我們綜合利用v2g相關技術的推廣做準備。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