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萬只羊怎么放?新西蘭人解鎖了無人機放牧的n種玩法 來源:iwangshang
天下網商記者 黃天然
有“綿羊國”之稱的新西蘭,正在掀起一場由無人機帶來的“放牧革命”。
據《奧塔哥每日時報》報道,新西蘭牧場約有2萬只羊和1000萬頭牛,不少牧民從3年前就開始探索無人機放牧技能,現在,新西蘭的羊群已經將無人機看作一只“會飛的牧羊犬”,而真正的牧羊犬卻淪為了無所事事的寵物。
“我們世代都是這里的牧民。令我祖父倍感自豪的是他有一匹馬,可以騎馬趕羊,而我父親則換上了摩托車,到了我們這一代,我們開始用無人機放羊。”新西蘭牧民布賴特·桑德斯(brett sanders)驕傲地說。
一人一天趕1萬只綿羊
兩百年前,新西蘭從歐洲引進高山美利奴(merino)綿羊后,一度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羊毛生產出口國之一。
生活在高山的美利奴羊
畜牧業最鼎盛的時期,新西蘭的綿羊數量是人口數量的20倍。如今,隨著羊毛價格降低、其他國家的競爭等因素,新西蘭綿羊的數量逐年下降,但依然比人多得多。平攤下來,每個新西蘭人可以有6頭羊。
新西蘭的放牧模式是大面積野外圈養。一年里的大部分時間,羊群自由地在南阿爾卑斯山間奔跑吃草。而每年秋季的趕羊日,則是牧民一年中最忙碌而辛苦的日子。
在寒冷的冬季來臨之前,牧民需要將聚集在山嶺高坡上的羊群趕到海拔較低、相對溫暖的草場過冬,這樣就可以避免羊群在高山的風雪中受凍致死。
然而,趕羊卻是一場浩浩蕩蕩的大工程。牧場的面積相當大,往往綿延數萬公頃的山嶺,上萬只羊散落在南阿爾卑斯山脈的懸崖峭壁碎石之間,當羊群聚集起來時,隊伍可以長達1000多米,要將這支龐大的隊伍安全趕到山下,綿羊與牧民都將經受一場考驗。
壯觀的趕羊場面
因為野外牧場大多為陡峭山脈,牧民們往往需要攜帶牧羊犬坐直升機在山頂空降,再從山上將羊趕下山來。在崎嶇難行的山崖上徒步,獨自趕羊的牧民需要格外小心,一旦出了事故,很難在附近找到救援。
直升機空降山頂趕羊
“一個優秀的牧羊人一天可以趕1萬只綿羊,而經驗不足的牧民可能會耗費更多的時間。有時候,你會為了確認一座山丘后面有沒有綿羊走上半個小時的山路,可能最終也沒有看到一只羊,但這樣步行檢查工作必不可少。”新西蘭農場主凱特在bbc紀錄片《野性新西蘭》中如是說。
“空中牧羊犬”幫了大忙
趕羊是個辛苦活,可是新工具無人機的出現,讓牧民節約了大量時間。
無人機可以輕松提升到1000米的高空,可以很快找到羊群的位置,即便有落單迷路的羊,也會很快發現。遇到一些牧羊人難以攀爬的坡地,無人機也可以完美應對。
農場主布賴特·桑德斯的農場里有8000多頭羊,現在將這些散步在草場各處的羊趕回羊圈,只需要一個半小時,無人機幫了大忙,以往他與兩只牧羊犬親自上陣,所花費的時間是3個多小時,是現在的一倍以上。
桑德斯用無人機牧羊
另一個新西蘭牧民杰森·倫圖爾(jason rentoul)在youtube上看到其他牧民用無人機放羊的視頻后,也買了一臺消費級無人機來幫助自己放羊。
市面上沒有畜牧業專業無人機可以參考,倫圖爾自己做了簡單的改裝,在無人機上裝上了擴音器,通過無人機向羊群播放狗吠聲或是星球大戰電影中的《帝國進行曲》,聽到背后突然響起達斯·維德的出場音樂,恐懼本能會促使綿羊快速向前方奔跑,這一招可以有效地驅趕羊群。
牛群聽到無人機的聲響之后迅速向前跑了
星戰音樂一響,羊群迅速掉頭
倫圖爾很快發現,無人機放牧遠比牧羊犬高效,尤其帶著牛犢的母牛,面對牧羊犬時容易有攻擊性且不好控制,而無人機的存在,則不會引起母牛的攻擊行為。
也許早就意識到無人機是來“搶飯碗”的,相比牛羊,反倒是牧羊犬對無人機最不友好,經常向無人機狂吠并試圖撲咬無人機,但很快,一些牧羊犬就意識到無人機是在幫助它們。當一些綿羊走到危險崎嶇的峭壁邊緣時,無人機可以為牧羊犬代勞。如果碰到一些性格好斗的山羊和公牛,牧羊犬現在會跑到無人機下面尋求掩護,牛羊可不敢輕易靠近無人機。
牧民沃伊泰克·彭科(wojtek behnke)則致力于讓羊群學會主動跟著無人機跑,他為此還參與了一所大學的實驗:訓練羊群對無人機產生“積極聯想”。
“用無人機發出的聲響趕羊,時間長了可能會不那么有效,最好的辦法是讓它們能跟隨無人機。”彭科說。
彭科在用無人機訓練羊群
實驗中,彭科和研究人員先從羊群選出幾只頭羊,人躲在樹后,并在無人機的飛行路徑下投下一些食物,讓頭羊誤以為是無人機在向它們投喂食物。等這些頭羊嘗到無人機的“甜頭”之后,再將它們放回羊群,讓它們跟其他羊“安利”無人機的好處。彭科用這種方法,幾周之內就讓自己的100只綿羊學會主動跟著無人機跑了。
無人機能做到許多牧羊犬無法做到的事情,除了驅趕羊群,無人機攜帶的攝像頭和傳感器,還能統計羊群數量,以及羊群的健康狀況。這可以說是無人機的最大優勢,伴隨著全程攝像航拍跟蹤,牧民更容易清楚地獲知羊群的情況,即使不用走出家門也可以仔細監控到羊群中每只羊的實時狀況,也不會打擾到羊。
彭科說,現在無人機已經成為了他管理牧場的絕佳伴侶。圣誕節平安夜里,他和妻子在外面燒烤,忽然聽到牧場里的奶牛哞哞叫。“如果在以前,這會毀了我的平安夜。我們需要開車到每個圍場里逐一排查尋找問題,現在我們就派出無人機,不到半小時就發現,其實是一個圍場里的水槽打翻了才導致奶牛驚叫。這真是現代科技的奇跡。”
中國牧場也已啟用北斗黑科技
在內蒙古錫林郭勒、鄂爾多斯草原上,中國的牧民們也已經開始用無人機放牧。
據內蒙古新聞網報道,牧民斯旺以往都要騎著摩托追趕七八十公里的牛群放牧,如今每頭牛的脖子上都戴上了北斗衛星導航項圈,在無人機放牧和巡視幫助下,一年下來人工成本節約了5萬多元。
“北斗二號衛星導航項圈使用的電池續航時間可達兩年,項圈即使在沒有信號的沙漠無人區也能準確定位。過去牧民找牛群時要日行幾十公里,現在輕松就能定位牛群。”斯旺說。
另一位牧民賽音巴雅爾有1200多只羊,但家里只有他一個勞動力。他在網上看到有人用無人機航拍來統計牲畜數量,這給了他啟發。在無人機幫助下,他也不用再雇傭專門的羊倌,操作無人機既可以放牧又可以監控羊群,省下了很多力氣。
在福建的山林中,也有敢于嘗試新技術“新農人”用上了無人機。
據《現代農匠》報道,陳開飛和其他兩個一起從澳洲留學回國的80后小伙開了一個羊場,他們在龍溪縣承包了0畝土地引進了300頭努比亞山羊飼養。
人手有限的情況下,海歸們啟用了無人機放羊,在河流丘陵交錯的山地里,用無人機來幫助趕羊和偵察,當小羊走丟、懷孕母羊倒地,或是被野豬攻擊的情況發生時,他們第一時間就可以到達現場保護羊群。如今,羊場經營6年下來,已經賣出了2.5萬多只羊。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