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5g醫療設備完成對患者的一系列檢查,通過5g網絡傳輸醫學影像和病情記錄……不久前,四川長寧地震發生后,四川省人民醫院運用5g技術,對災區傷者進行實時遠程視頻會診。這是世界首個將5g技術運用于災難醫學救援的案例,也為人工智能時代的醫療服務打開更多想象空間。
科技發展蘊藏著進步力量。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技術與醫療行業深度融合,為健康事業插上了智能翅膀。從可穿戴設備掀起健康管理熱潮,到影像輔助技術用于病灶精準識別,再到遠程醫療讓大山里的病人也能享受到先進的醫療服務,技術紅利大大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也深刻改變著醫療服務模式和理念,為構建新型醫療體系提供了重要支撐。
(《人民日報》2019年6月28日:《人工智能為醫療打開更大空間》 馮粒、仝宗莉)
【命題模擬】
利用5g醫療設備完成對患者的一系列檢查,通過5g網絡傳輸醫學影像和病情記錄……不久前,四川長寧地震發生后,四川省人民醫院運用5g技術,對災區傷者進行實時遠程視頻會診。這是世界首個將5g技術運用于災難醫學救援的案例,也為人工智能時代的醫療服務打開更多想象空間。對此,你怎么看?
【中公解答】
近年來,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技術與醫療行業深度融合,推動了健康事業的發展,同時深刻改變著醫療服務模式和理念,為構建新型醫療體系提供了重要支撐。
人工智能應用于醫療領域,可以利用5g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患者,讓大山里的病人享受到先進的醫療服務,克服了時間、空間上的障礙。通過利用5g醫療設備完成對患者的一系列檢查、5g網絡傳輸醫學影像,大大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和水平。有利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推動醫療人工智能研究和應用進入高潮,實現技術創新,為醫學領域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人工智能和醫療的融合,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挑戰。一方面,數據是智能醫療的基礎,但目前醫療健康數據的標準化、統一化和智能化尚有待提升。我國擁有近14億人口、上萬家醫院,每年產生醫療健康數據規模巨大,但絕大部分是非結構化的數據,成為行業創新發展的瓶頸。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產品數量可觀,數量仍存在參差不齊的問題,如何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需要我們認真思考。
來源:中公教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