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路橋區通過浙江省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區驗收,成為浙江省首批13個農業“機器換人”示范縣(市、區)之一。目前,全區農機化水平已走在全國前列,農機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有較大份額,而且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據統計,各類植保機械產品占全國銷售額的35%,出口值占國內出口總量的40%以上,產品遠銷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
截至目前,全區的農機總動力達到16.6萬千瓦,是1980年1.63萬千瓦的10倍,擁有各類農業機械3.4萬臺(套),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綜合作業水平達91.67%,農機整機生產企業60余家,農機零部件配套加工企業300余家,農機工業年總產值110多億元,是1980年改革開放初期的20倍。
精準式推廣,擴大“機器換人”覆蓋面
“因為路橋地處溫黃平原,‘插花田’比較多,所以我們就緊貼地情,有針對性地引進推廣噴桿式噴霧機、水稻高速插秧機等設備,從而提高了農業設施裝備的應用覆蓋率。”路橋區農機管理總站站長蔣利明告訴記者。
“承包了1000多畝稻田,但是曬谷場地一直困擾著我,現在直接用烘干機,一天能烘幾十噸。”躍勇水稻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耀勇說。烘干機等設備的推廣,解決了“無地曬糧”問題。
近兩年,全區共投入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32.93萬元,補貼各類機具466臺(套),其中烘干設備55臺(套),受益農戶和各類合作組織274戶(個)。
“只有摸清不同產業對農機的需求,找準推廣切入點,才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路橋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副局長周仙林介紹。
現在,路橋區農業相關部門盯緊糧食產業,主攻水稻機械栽植等薄弱環節,目前,全區已基本實現了從育秧、翻耕、栽插、植保到收獲、烘干等全程機械化。
浙江百龍農業有限公司運用蔬菜育苗流水線、育苗軌道運輸機、噴滴灌等先進設備,年育苗數量科研達到1億株,服務5萬畝蔬菜生產。這就是路橋區深入蔬菜產業提升種植技術的一個生動鮮活的例子,浙江百龍農業有限公司積極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大棚耕整技術、移栽和收獲技術,打造了一個育苗新亮點。
路橋超藤葡萄專業合作社率先在全市試驗推廣7dgy-300a多用途單軌式田間軌道運輸機,可在半徑米范圍內遙控作業,該機配套載物臺和風送式噴霧機進行載物運輸和噴施藥物,額定載質量300公斤,噴灑半徑達6米,可在果園來回穿行,還可轉彎,省工、省時,減輕人工的勞動強度及農藥對人體的危害。
補短式服務,提高“機器換人”滲透率
“水稻種植,有了‘一條龍’生產的農機就方便多了。”來自路合糧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梁國平說,他所在的合作社購買了22臺四全套的水稻生產全程化機械設備,在滿足自身生產需求后面向社員及周邊農戶出租,租賃費用按天計算。
“現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后季節性勞力緊張,像共享單車一樣實施‘農機共享’,由農機合作社提供閑置農機的租賃服務,有效解決了有機戶無事做、無機戶用機難的矛盾。”蔣利明說。
據了解,路合糧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不僅實現了農機共享,還投入658萬元建成集育秧、烘干、加工、維修于一體的區域性糧食生產“機器換人”社會化服務示范基地,可服務金清及周邊1萬畝糧食生產。
在路橋區,像這樣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還有很多。
“這就實現了‘一主’向‘多元’的主體轉型,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由政府為主向全社會多組織擴展。”周仙林說。
路橋區被評為全國28個首批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之一,擁有各類農機服務組織達314家,擁有各類農業機械4000余臺(套),年機械化服務能力達50萬畝。
臺州市益合糧食專業合作社與區公投公司合作,投資700萬元建設國內一流的糧食收儲、加工裝備,并計劃投入490萬元建設糧食烘干中心,提供糧食生產全產業鏈“一條龍”農機服務。“像益合這樣的合作社,推動了農機社會化服務從過去單一的糧食生產向產后烘干、加工及其他特色產業領域滲透,形成由谷到米,從育種、生產到加工、銷售的農機服務組織產業鏈,提供全程化、多樣化、專業化服務。”周仙林說。
破題式創新,提升“機器換人”附加值
“路橋農機發展至今,仍然存在裝備制造業規模偏小、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等難題。”周仙林說。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路橋區投入2593萬元啟動建設全市首個集農機展示展銷、科技創新、創業孵化、金融信息、平臺交易、教育培訓和檢測維修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農業機械創業創新產業園,吸引高端人才、高新技術和高質產品入駐園區,促進農機行業向高端智造方向邁進。
有了平臺,還得有人才,而提升農機的核心競爭力,關鍵是人才。
為此,路橋區與省農機學會簽訂共建浙江農機協同創新(路橋)服務站戰略協議,將引進、培育“國千”“省千”“精英人才”“行業技師”等拔尖人才,并推動省農機學會8個專家團隊深度對接我區農機企業,協助破解生產技術難點,推動農機制造行業轉型升級。
同時,成立農業機械化促進會,充分發揮其橋梁和紐帶作用,招才引智,打造農機行業人才集聚地。目前,農機促進會發展會員單位34家,會員個人25人,專家成員14人。
此外,路橋區計劃于2020年將“智慧農機”整合至智慧農業云平臺,通過構建農機綜合信息管理平臺,深入開展項目研究和實踐,將光溫水肥自動控制、作物長勢智能監控等先進技術引入農機領域,提升農機管理數字化、信息化和智慧化水平。
來源:浙江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