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 led 又被稱為 μled 或者微型 led,和 oled 一樣,都是由發光二極管構成。這意味著兩者都是“自發光”技術的屏幕。每個紅色、綠色和藍色子像素會自己發光,不像 lcd 屏幕需要專用背光。因此,micro led 顯示器能夠提供和 oled 一樣的對比度和顏色表現,在生產上也可以保持輕薄。
兩者不同的地方在于 led 材料的構成。中的 o 代表的意思是有機的(organic),是指在像素堆棧的發光部分中使用了有機材料。但 micro led 則不一樣,這種技術是在發光部分中使用了無機的氮化鎵(gan)材料。
這種材料可以比 oled 產品提供更高的亮度,理論上多達到 30 倍。在響應速度、對比度、色彩飽和度上都比 oled 屏幕顯示的效果更好。由于是將 led 材料縮小并放入陣列中,micro led 屏幕的顯示密度可以進一步突破。根據理論數據,如果8 上采用 micro led,顯示密度可以達到 1ppi 以上。
由于采用無機材料,micro led 也不會出現 oled 屏幕上壽命短的問題。同時,micro led 還減少了對偏振和封裝層的需求,可以使面板變得更薄。oled 必須減少白色畫面與高亮度顯示才能達到省電效果,micro led 為多量微型 led 陣列組成,除了能達高亮度、超高解析度與色彩飽和,每個畫素都能獨立驅動,還有省電、反應速度快等優點。在功耗方面,可以比 lcd 低 90%,比 oled 低 50%。
micro led 的技術難度在于太“微型”,組件要小于 100 微米,要將數百萬個微小的 led 組件傳輸和粘貼成一整塊面板,放置精度要求在 ±1.5μm 之間,由于對焊接精度的要求很高,因此將高分辨率的 micro led 壓縮到智能面板尺寸上一直是需要攻克的難點。
而像機本身的尺寸較大,因此在 led 芯片的封裝間距上并沒有太過緊密性的要求,所以相對比較好實現。就已經在連續兩年在 ces 展上展示了大尺寸 micro led 電視墻,更早之前,索尼也開發了 micro led 大型電視墻 cledis。如果是手機屏幕或者智能手表、智能手環以及頭戴設備,在極小的面板尺寸下,同一片晶圓材料上完成單片式 rgb led 芯片要求更高的制程技術與材料,以及超高密度的封裝技術。
由于 micro led 被稱為 led 最終進化目標,因此多家廠商不斷地在超這個方向努力,是主導 micro led 布局的企業之一。但是想完成 micro led 產業升級,僅依靠單個公司,或者單一產業是完成不了的,需要包括 led 芯片的供應商、半導體業者,以及顯示器整體的供應鏈的加入。
12 月 25 日傳來的重要消息顯示,micro led 有望在未來 2-3 年內實現量產。日前,集設計、生產、銷售及服務為一體的 led 顯示屏公司利亞德集團與臺灣晶電集團(元豐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無錫市梁溪區共同簽署三方合作協議。利亞德集團將與臺灣晶電集團成立合資公司,正式注冊落戶無錫市梁溪區。
未來,雙方將在在無錫建成全球首個運用巨量轉移技術實現最小尺寸 micro led 顯示產品大規模量產的基地,從而極大推進 micro led 市場的布局和發展。
利亞德表示,臺灣晶電集團(元豐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擁有首創全球“最小間距”及“最小單顆 rgb led 封裝尺寸”顯示屏模塊。此次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前期將投資 10 億元人民幣,建設 mini led 和 micro led 顯示項目基地。該項目包含 mini led 和 micro led 在大陸的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等整條產業鏈。基地建設計劃于 2019 年 12 月底啟動實施,2020 年正式投產(2023 年達產),未來年銷售額預計可達 50 億元。
由此看來,micro led 的大規模市場應用離我們已經不遠了。作為蘋果新屏幕技術的“試驗田”——apple watch,此前被數度期待會率先用上 micro led,而其他設備如 iphone、以及在等待 micro led 成本可控、產能充足的這段時間內,很可能會以 mini led 過渡??偠灾磥淼拿姘寮夹g確實將走向 micro led,當然,同時我們也將看到新一輪中國制造會如何影響世界。
訪問:
來源:中文業界資訊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