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術是時下最熱門的信息技術,南京城管也緊跟時代步伐,通過融合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以“智慧路燈”為抓手,基本形成了“提供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初步形成了服務南京全面推進“5g網絡部署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新型公共基礎設施”,形成了基于路燈的智慧城市應用場景。今后南京城的5g基站建設,將立足于共享路燈作為5g建設的載體。
新聞事件:南京迎來5g+智慧路燈,市民生活更方便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本質是信息化與城市化的高度融合,實現城市智慧式管理和運行,進而為城市中的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面臨不少難點。這里面不僅有建設和技術的難點,也有因為城市改造需要的巨額資金。
南京市城管局路燈管理處在實施過程中,想到了使用“智慧路燈”為載體,運用自主研發的多項技術,通過對現有路燈設施進行單燈改造的方式,不必推倒重建,使用較低成本和較快速度,完成路燈的智慧化改造。
目前,南京市城管局路燈管理處已在夫子廟大石壩街和大成殿廣場設施23根智慧燈桿,涵蓋了基站、視頻、顯示屏、互動屏、廣播、一鍵求助、便民充電等功能,已經較為穩定的實現了為智慧夫子廟提供數據應用,給市民游客提供便捷服務功能。
今年,南京基于路燈設施架設5g基站150座,江東路沿線、夫子廟景區等依靠智慧桿部署的5g網絡,已經可以為廣大市民提供良好的網絡體驗。目前,南京市城管局路燈管理處已經通過自有專利技術完成了20余盞路燈的單燈改造,預計3年時間,可以基本實現主城區域的單燈全覆蓋。
新聞看點:5g+智慧路燈到底是什么?
看點一:為什么南京會用路燈來作為5g建設的載體?
南京市城管局路燈管理處:5g頻段對基站的連續覆蓋提出了極高的要求,5g基站的數量將是4g的1.5-2倍。在這樣的要求之下,我們選擇了共享路燈來作為5g建設的載體。
1、路燈作為分布最廣、最密集的市政設施,能夠滿足5g超密集組網的站址需求。路燈桿間距一般為30-35米,而5g基站站址間距要求一般在100-200米。
2、路燈具備完備的供電系統,可以解決5g基站建設中電纜敷設、接電困難等問題。
3、我們從2016年開始推進“合并桿”的工作,基于5g的需求,進一步完善推進現階段的合并桿工作,使得建設更加集約,城市環境更加美觀,空間得以凈化。
4、以燈桿為5g基站載體,不用另行立桿接電拉線,避免城市的二次開挖,減少基礎設施建設重復投入;同時降低運維、管理成本,體現智慧燈桿“一桿多用”的應用價值。
看點二:5g+智慧路燈建設,對推進智慧南京和南京高質量發展會帶來哪些提檔升級?
南京市城管局路燈管理處:
1、5g+智慧路燈建設,推動技術創新,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助力城市網格化、精細化治理。基于智慧桿可以加載5g基站、監控視頻、環境監測等應用,完成數據采集等工作。通過大數據的采集,智慧桿能夠跨行業整合分析數據,包括車輛管理的數據、氣象監測的數據、噪聲監測的數據等,更準確、更快速地幫助城市管理者判定城市運行情況,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優化便民服務,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
2、加快5g+智慧路燈建設建設,帶動產業發展,有利于推進南京整體營商環境的打造。目前來看各類應用已趨成熟,如5g基站、充電樁、視頻監控等專業應用,技術領先、市場期待、商業模式清晰。智慧桿基礎打造完成,可使已趨成熟的智慧桿應用系統快速形成閉環,短時間內達成城市量級覆蓋,快速集聚企業、人才、科技、資本等要素,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看點三:現在在南京的智慧路燈,都實現了哪些功能,為南京老百姓生活帶來哪些改變?
南京市城管局路燈管理處:目前市面上的智慧路燈,涵蓋了,基站、照明、視頻等多種功能,可以為政府提供數據支撐,為市民提供便民服務。像我們的夫子廟大石壩街智慧路燈,涵蓋了基站、視頻、顯示屏、互動屏、廣播、一鍵求助、便民充電等功能,已經較為穩定的實現了為智慧夫子廟提供數據應用,給市民游客提供便捷服務功能。
另外,通過現有路燈的改造,在青奧鄴城路周邊1.7平方公里實現了加載視頻監控、5g基站、智慧井蓋、水位檢測、智慧垃圾桶、wifi、信息發布屏、降塵系統,工地空氣和揚塵檢測系統等十多項功能,形成了基于路燈的智慧城市應用場景。
智慧桿系統是一項基礎設施建設,他是各類應用的安裝介質、能源網絡、傳輸通道和數據入口,可以為應用提供無限的可能,無限地擴展。
看點四:南京城管在5g基于路燈的部署或者說智慧燈桿的建設有哪些優勢,下一步準備怎么來推進?
南京市城管局路燈管理處:南京已經基于路燈設施架設5g基站150座,位居全國前列,可以在短時間完成這樣體量的部署,是由于南京基于路燈建設養護管理的積淀,這些也都將成為南京相較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可以更快速地推進智慧桿全面建設的優勢。
1、南京主城的路燈建設養護體系一直相對穩定,均由南京路燈管理處進行統籌,尤其是2016年合并桿工作開展以來,路燈處牽頭公安、交管等多個桿件功能使用部門,進行了整體的設計實施,形成了良好的協調機制。
2、通過自主創新,定制開發的單燈控制系統,讓路燈管理信息化工作滿足了智慧桿基礎設施建設對數據入口的要求,為智慧桿產業發展奠定了應用基礎。
3、合并桿建設中對桿體結構、預留管道等進行了統籌考慮,滿足智慧桿基礎設施系統對安裝介質、能源網絡、傳輸通道的要求,為智慧桿產業發展提供了實現載體。
4、存量設施改造的試點成功,低投入、高響應、短時間、少協調,在1.7平方公里的青奧示范區驗證了存量設施改造的可行性,實現了智慧城市應用最便捷、最集約的落地,讓路燈成功轉型為智慧桿。
因此,南京智慧路燈的建設不需要全城翻建,結合成功試點的自有技術,隨著道路新建或者改造,每年可以達到約150公里地理長度,三年左右時間可以完成南京主要道路的全覆蓋。也就意味著2022年,南京主要道路上的燈桿都是可以加載應用的,可以接電的,可以實現數據處理的,可以更好地感知城市運行情況,助力智慧城市建設,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務。
看點五:路燈上加載了基站,視頻,信息屏等多種功能,如何做好養護管理,有什么具體措施或者計劃?
南京市城管局路燈管理處:南京在路燈管養方面具備成熟的機制,對主城區17.2萬盞設施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具有維護半徑5公里,響應時間半小時的超百人養護團隊,讓南京的路燈亮燈率達99%以上。并且不斷進行技術提升,從回路管理升級到單燈管理,實現訂單式修燈,提升養護水平。
在已有的成熟基礎上,主動升級轉型,提升養護作業人員水平、升級優化管理模式,讓原有的路燈維修工人具備了多種強弱電設施的維修技能,可以為智慧桿多種應用提供更專業、更高效的一體化養護,避免人工及機械地重復投入。
來源:南報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