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團隊完成首架原型機時,中國都造出14架了”
2019-12-10 18:37來源:
原標題:“美國團隊完成首架原型機時,中國都造出14架了”
【文/觀察者網 龍玥】
今年2月,美國加州弗里蒙特的警方依靠大疆無人機找到了一名夜間失蹤、情緒不穩的聾啞男孩,并將其安全帶回。大疆希望,類似這樣的故事能夠緩解日益加劇的猜疑、日益嚴格的監管規定,以及中美關系所帶來的威脅其業務的損害。
然而,美國兩院仍舊堅持通過相關法案,或將禁止美國軍方購買中國制造的無人機,并停止該國政府機構進行中國無人機的采購。
盡管如此,業內人士并不看好美國無人機制造業,仍“站隊”中國無人機。
香港《南華早報》10日在報道中援引資深人士說法稱,中國無人機制造速度與成本皆優于美國,“當美國團隊完成首架原型機時,中國可能已經造出14架了”。一家美國無人機制造商創始人表示,原本美國軍方在百思買(美國大型消費電子零售商)花2000美元就能買一架符合其要求的無人機,但現在他們不能買到與之相當的產品了。
美國方面曾多次將中國無人機視為“間諜設備”,稱其會向中國政府傳送信息。大疆北美發言人則表示,這種事情并不存在,并且整個華盛頓都在針對中國科技公司,但美國一些人想讓無人機制造業重回美國是“童話般”的想法。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一眾無人機制造商早已敗陣大疆,其中包括曾經北美最大民用無人機廠商。
530 >
大疆無人機 圖:ic photo
《南華早報》報道,近幾個月以來,美國國會議員已經提出20多項與無人機相關的法案,其中許多都旨在監管或限制中國制造的無人機,并重振美國無人機事業。
指導7800億美元年度軍事預算開支的《國防授權法案》(ndaa)與《美國安全無人機法案 2019》(american security drone act of 2019)便是典型案例,前者將有效禁止美國軍方購買中國制造的無人機;后者將停止美國聯邦、州和地方政府購買中國制造的無人機,并為目前使用的(中國)無人機設定“退役”時間表。
美國兩院皆通過了這兩部法案,它們距離成為法律或僅幾步之遙。而該法案的矛頭無疑指向了中國無人機廠商——大疆,美國陸軍在2017年還曾禁止全軍使用大疆無人機。
參議院議員里克?斯科特(rick scott)稱,中國在“竊取”他們的技術和知識產權,要認真對待中國的“威脅”。
530 >
參議院議員里克?斯科特 圖:美聯社
他說,“(雖然)美國政府支持從中國購買關鍵技術,比如無人機。但我們不允許這樣”。
然而,不難看出,這位議員發言中摻雜的無奈,即美國非常依賴中國的無人機。并且,他仍然在反復使用著“安全威脅”和“竊取知識產權”這樣老套的說辭,卻拿不出有力的證據。
美國方面一直聲稱,中國無人機可能會向中國政府傳送信息。仿佛大疆的無人機就是個會飛行的“間諜設備”。
10日上午,大疆對觀察者網表示,當用戶使用dji大疆創新的無人機或其他技術產品時,所生產、存儲和傳輸的數據都完全由用戶掌握。且dji大疆創新一直以來高度重視信息安全問題,我們技術的安全性已經在全球得到反復驗證,其中也包括美國政府和美國領先企業的獨立驗證。
據報道,大疆北美發言人邁克爾·奧爾登堡(michael oldenburg)也表示,中國政府從未要求(我們)提供與“特定安全法案”相關的用戶信息。并且,移交我們根本沒有的信息也是不可能的。
他說,無人機上的數據由用戶自己控制,并且《國防授權法案》與《美國安全無人機法案》并沒有設定透明的標準,而是錯誤的將焦點放在無人機的原產國上。
“(整個華盛頓)都在齊心協力,專門針對中國科技公司。我們也在密切關注此事,但現任(美國)政府相當不可預測,”奧爾登堡說。
“美國有些人似乎有這樣一種童話般的想法,即無人機制造業將回到美國。(然而)技術制造業早就轉移到海外了。”
此外,行業資深人士、技術咨詢公司guinn partners負責人科林?吉恩(colin guinn)表示,相比中國制造無人機的速度與成本,美國的工程流程是如此的臃腫和緩慢。
“當美國團隊完成首架原型機時,中國已經制造出14架原型機,最后一架似乎已準備就緒。”
總部位于美國加州的無人機制造商impossible aerospace的創始人斯賓塞?戈爾(spencer gore)則稱,原本美國軍方在百思買花2000美元就能買一架符合其要求的無人機,但現在他們不能買到與之相當的產品了。
戈爾還認為美國缺乏遠見,并且犀利的指出,“現在,我們正花費高達1億美元,讓(美國)這些公司重獲新生。但這是納稅人的錢的最佳用途嗎?(按市場經濟規則)不是應該先讓他們‘死去’嗎?”
還有人表示,美國五角大樓對大型軍事承包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無人機的關注,讓它忽視了小型無人機的戰略價值。
從這些發言人的評論來看,美國似乎想重振該國無人機事業,并試圖讓美國無人機制造商“起死回生”。
然而,美國gopro、lily等無人機制造商早已敗給大疆。3d robotics(簡稱:3dr)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它曾是北美最大民用無人機廠商。
3dr和大疆也曾旗鼓相當,但在大疆技術與價格的雙重碾壓下,本來體量就不大的3dr在2016年黯然退出無人機硬件市場,轉為軟件開發。
530 >
3dr solo 無人機 圖:ic photo
然而,近年來,美國當地執法機構和基礎設施運營商越來越依賴無人機,而多數無人機產自中國。據報道,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估計,到2020年,美國將有700萬架無人機投入使用,幾乎是2016年的三倍。
而大疆是全球最大的商用無人機廠商,市場對其產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長。根據2018年數據,大疆在民用無人機市場中,占據高達74%的份額。
530 >
2018年消費級無人機市場份額 數據:skylogic research
盡管美國無人機行業已經呈現出“無力回天”的現狀,但這并不妨礙美國一邊依賴中國無人機,一邊又在抵制中國企業,將中國的一些企業列入“特朗普優選”體系。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民航業評論員張仲麟在今年5月發文表示,美國政府對中國科技企業有一套“特朗普優選”體系,該體系主要有四個標準:該企業有著濃厚的中國色彩;該企業在行業內處龍頭地位;該企業有著核心技術,且這些技術美國也不一定有;該企業沒有在美國上市。
顯然,除了華為,大疆也符合以上標準。并且,美國陸軍、美國國土安全部(dhs)等都曾發出關于大疆所謂的“風險提示”。
2017年8月,美國陸軍就以“大疆無人機存在安全漏洞”為由,禁止全軍使用大疆無人機。當時美國陸軍的一份內部文件還顯示,共有300多件大疆的產品在美國陸軍中服役,是此類現成裝備中被使用最為廣泛一家。
盡管如此,目睹一切的美國空軍,仍然在2018年采購了35架大疆公司mavic pro鉑金版商用無人機。當時的采購文件顯示,“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找到另一種和大疆 mavic pro一樣符合成本效益要求的可獲得設備”。換而言之,除了大疆,別無選擇。
而原本準備采購八百多套大疆無人機的美國陸軍,結果只能換成采購instanteye robotic的瞬眼mk3無人機。mk3無人機續航等性能不敵大疆,且一套瞬眼mk3系統價格達幾萬美元,大疆mavic pro則僅需一千多美元。
530 >
在操作大疆mavic pro的美軍士兵
此外,今年5月,美國國土安全部(dhs)文件稱,中國制造的無人機存在數據風險問題,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這些無人機可能會將敏感信息傳遞給制造公司,而這些數據可能會提供給中國政府機構。
然而,大疆在7月9日宣布,其旗下一套安全解決方案獲美國內政部審查通過。后者在測試過程中,使用了大疆兩款無人機機型。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