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2月3日訊(記者楊帆 通訊員 黎雄)今天下午,湖南裝備制造與央企對接交流會在長沙舉行。會上,我省相關政府機構、企業與央企簽署5項合作協議,工程機械“湘軍”攜手央企奔向“一帶一路”。
本次會議由湖南省商務廳、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和長沙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戴道晉、商務部合作司巡視員鄭超、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房秋晨出席會議并致辭,省商務廳廳長徐湘平出席并推介湖南“走出去”發展特點和優勢。央企、兄弟省市“走出去”龍頭企業及我省裝備制造和“走出去”重點企業、媒體記者共計余人參加會議。
先進制造業助推湖南進出口總額增長
開放湖南步伐正越來越快。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1-10月,湖南進出口總額3549.13億元,增長50%,增幅居全國第一;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81.92億美元,同比增長24.2%;成功舉辦了第一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在海內外取得了強烈反響和高度評價。
“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先進制造業的長足發展。”省政協副主席戴道晉在致辭中指出,希望湘企與央企進一步加強合作,進而推進湖南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轉變。
會議現場,湖南與央企簽署了5個合作項目,分別是:湖南省商務廳與普華永道咨詢(深圳)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鐵七局集團有限公司與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有限公司與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株洲中交清水塘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與中國建設銀行株洲市分行簽署株洲市清水塘老工業區產業新城整體開發ppp項目合作協議、先豐服務管理有限公司與湖南國湘人力資源勞務責任有限公司簽署第三國勞務合作框架協議。
十項舉措探索對非經貿合作“湖南模式”
在湖南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加速開放崛起的進程中,工程機械產業和企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湖南的工程機械占全球市場1/10,全國第1,長沙‘工程機械之都’聲名鵲起,每兩年舉辦一屆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博覽會。”省商務廳廳長徐湘平笑說,“中國‘基建狂魔’稱號,少不了湖南工程機械的貢獻。”
作為中非經貿博覽會的長期舉辦地,湖南如何推動中非經貿合作再上新臺階?徐湘平認為,要打造地方對非合作新窗口、中非經貿合作示范新高地,就要建立起對非合作長效機制和務實舉措,進一步探索形成中國地方對非經貿合作的“湖南模式”。
“我們將重點推進十項機制性舉措:一是建設中非經貿博覽會永久會址;二是組建中非經貿促進會;三是建設中非經貿孵化園;四是組建中非經貿研究院;五是完善中非經貿項目庫;六是持續開展案例方案征集和復制推廣;七是制定出臺對非經貿合作實施意見和政策措施;八是推進與烏干達全面經貿合作,探索建立地方對非合作經驗模式;九是建立對非貿易促進新機制;十是建設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 徐湘平說。
來源:華夏經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