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檔酒店忙降級,低端酒店忙pk,只有中檔酒店,在已經到來的2017年普遍被業界看好。究其原因,是因為過去的2016年,國內各大酒店集團紛紛發力進軍中檔酒店,包括鉑濤集團、雅高集團、華住集團、錦江集團等紛紛發力。
而早在2014年9月份,在第七屆ahf國際酒店投資峰會上,尚客優總裁馬英堯與上海錦江都城的副總裁張斌現場打賭:“在未來酒店市場,高端經濟型酒店與中檔酒店誰將成為主流?”對于中檔酒店,馬英堯的看法是,“現在大部分的酒店品牌在做有限服務的中檔酒店時,大幅提高硬件投資,單房投資成本動輒10—15萬,同樣對投資者的投資回報和消費者真正的痛點沒有理解清楚。我理解的中檔酒店,應該是酒店硬件投資有限增加,酒店服務品類有限增加,通過品類+硬件的方式提升顧客體驗,同時也能讓投資者愿意投。”他認為,中檔酒店應當圍繞“吃”、“住”、“購”三大消費者核心需求進行全面升級,充分滿足了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品類與品類疊加,效益則相乘,提高了酒店整體收益。
在中央頒布“八項規定”、“六條禁令”等相關新政后,高端公款消費得到有效遏制,高星級酒店公款宴請、會議等相繼取消,在業內人士看來,酒店業下一個爆發點正在中檔酒店、精品酒店,講究舒適個性和性價比,只有回歸大眾消費、回歸理性消費、走親民化道路,酒店業才有長遠的發展。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