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電網廣東江門供電局在前期完成了臺山片區全部配網架空線路建模的基礎上,組織32個無人機機手,完成2200千米的架空線路、197條航線、合計19650基本桿塔的航線規劃及校驗工作,實現了臺山片區配網架空線路無人機自動化巡航。至此,江門臺山供電局成為南方電網首個實現配網精細化自動巡航全覆蓋的縣區局。
南方電網廣東江門供電局組織無人機機手對臺山城區的配網線路進行無人機自動巡視三維建模數據采集工作,機手查看無人機反饋回來的照片。(央廣網發 通訊員謝錕 攝)
18個機巡小組,40架精靈p4r無人機,利用rtk測量技術,對江門臺山供電局轄區內19個供電所全部10千伏線路通道進行云點數據采集,累計出動飛機14400架次,采集45萬張線行圖片,規劃自動巡航航線197條。一組組的數據,敘說著無人機自動巡航走過的歷程,江門臺山供電局生產計劃部主任伍建煒不禁感嘆道,“南方電網首個配網精細化自動巡航全覆蓋的縣區局,實在來之不易。”
在有山有海的臺山,與之相對,運維人員顯得“地廣人稀”,線路巡視管理面臨著多重挑戰。雖然2016年江門臺山供電局開始使用無人機開展線路巡視,但面對高山、密林、大海等難點黑點,再好的無人機機手也是束手無策。
“由于高山和樹障的遮擋等原因,手動操作無人機很難實現全面巡視,存在不少的巡視盲區。”伍建煒說。現在,無人機精細化自動巡航提供了一種更為規范、迅速、高質量的巡視方法,更加穩定圖像信號傳輸和定點定位技術有效彌補以往手動操作巡檢工作的局限性,解放了機手的“雙手”和“雙眼”,作業效率得到明顯提升。
使用無人機自動巡航技術對線路進行巡視。(央廣網發 通訊員謝錕 攝)
“平時手動飛行巡視一條支線就要花1個小時,現在20分鐘就可以了。”江門臺山供電局運維中心機手李日望說道。“而且巡視精度也遠超以往,對于機手的手動操作要求也更低。”與手動飛行相比,通過無人機自動巡檢航線規劃、數據采集、圖像傳輸的全過程自主化、智能化和標準化作業,攜帶的高清鏡頭能夠幫助運維人員完成對線路設備架構、螺栓、引線、接頭等部位的全方位、近距離檢查巡視,提升線路巡視的精細化程度,確保獲得一致化的精準作業結果,避免工作效果受人員技術能力和其他因素影響,解決了技術推廣覆蓋率問題,提高工作效率。
使用無人機自動巡視技術對線路進行巡視。(央廣網發 通訊員謝錕 攝)
來源:央廣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