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恒大“換道超車”: 聯手全球汽車工業巨頭 “站在巨人們肩膀上”起跑
恒大開創了逾百年汽車工業史上前所未有的造車模式。
11月12日,恒大汽車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峰會在廣州召開,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在峰會現場用5句話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恒大的造車路徑:“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
按恒大對外公布的投資和量產規劃,其三年投資450億元人民幣,今年計劃投資200億、明年計劃投資150億、后年計劃投資100億。恒馳的第一款車叫“恒馳1”,計劃明年上半年亮相、2021年量產。
不過,作為一家依靠行業發展起來的企業,恒大,在汽車領域里可謂是從零開始,將拿什么來造車,又將如何趕超世界上擁有幾十年甚至上百歷史的汽車龍頭企業?
許家印的答案是,從戰略上、從策略上,恒大開辟一條和全世界所有汽車企業走的不是一個路子的新造車道,不是“彎道超車”,而是“換道超車”。
憑著雄厚的資金實力,恒大迅速買下整條汽車產業鏈。在恒大新能源汽車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峰會上,恒大讓外界看到其“換道超車”的大戰略、大目標、大格局、大決心以及超強的執行力。fev集團全球ceo stefan pischinger、德國edag集團全球ceo cosimo de carlo、海斯坦普集團全球ceo francisco lópez pe a、賓尼法利納集團全球ceo silvio pietro angori、德國博世集團全球ceo stefan seiberth等206家全球汽車產業工程技術、造型設計、制造設備、零部件、電池、電機等領域龍頭企業的ceo及高管共1100多人出席這次峰會,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影響之廣,堪稱世界汽車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史詩級“聚會”。
與此同時,恒大在峰會上一次性與世界前60大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這些企業包括博世、麥格納、大陸、采埃孚、蒂森克虜伯、捷太格特、巴斯夫等。如此強大的陣營,足以讓傳統車企嘆為觀止。
參加恒大峰會的合作伙伴都是引領世界汽車工業發展的核心力量,站在眾多巨人的肩膀之上,恒大的造車之路的起點就已經一騎絕塵。
恒大的造車路徑
成立于1996年的恒大,從零開始,通過23年的努力,發展成為總資產2.1萬億元,年銷售規模0億元,年核心凈利潤700億~800億元的世界強企業。為什么從過著滋潤日子的房地產行業跨界到相對艱辛的汽車制造業,當恒大闖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時,這令人費解。
現在,恒大確定了以房地產為基礎,、健康為兩翼,汽車產業為龍頭的四大產業格局。至于為何要造車以及把汽車產業作為四大產業的龍頭,許家印給出了三大理由:第一,新能源汽車是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的產業;第二,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巨大,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第三,新能源汽車在世界汽車歷史上,它的誕生和發展是世界汽車歷史的一場革命,蘊藏著巨大的機遇和商機。許家印稱,恒大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不管從社會責任、產業規模還是發展機遇的角度,都是與恒大的多元化發展、打造百年老店的戰略不謀而合。
非一時興起,非盲目跟風,而是經過深思熟慮,恒大制定了造車的目標、造車的定位、造車的規劃和造車的策略措施等,其目標是用三到五年的時間,把恒大新能源汽車打造成為全球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恒大新能源汽車定位為“三個必須”:一是核心技術必須世界領先,二是產品品質必須世界一流,三是成本必須大幅度下降。
對于傳統車企而言,毫無造車經驗的恒大要在短短幾年內實現這些設想,簡直是天方夜譚。不過,恒大走的不是尋常路。作為造車后來者,許家印正帶著全球超級豪華團走上“換道超車”的造車路徑。
恒大根據自己獨特的造車策略已邁出“買買買”的步伐,把能買的核心技術、能買的企業都買了。例如,恒大全世界去找新能源汽車3.0底盤,并找到了fev和本特勒所研發、世界領先的3.0底盤,在這個底盤基礎上做5款、10款,100款車都可以。
按照造車的正常邏輯,一輛新能源汽車要達到各方面技術都是世界最先進的,從研發到量產至少需要4~5年時間,但如果要花這么長時間才把車造出來,恒大將可能會錯過最好的發展機遇期,因此通過買買買,縮小產品研發周期,縮短造車進程,來搶占市場先機。
不過,恒大也深諳,并非所有的技術都是可以買過來的,因此用上“合合合”的第二招:與德國hofer強強聯合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研發制造世界頂尖三合一動力總成系統,此次實現了恒大在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技術方面的世界領先;跟科尼賽克聯合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研發和生產制造世界頂級新能源汽車,科尼賽克是世界超跑的頂級企業,做到百公里起步1.2秒、最高時速能跑到每小時457公里等世界之最,通過和科尼賽克合資成立公司,恒大計劃年產1000輛世界頂級汽車;此外,包括工程技術的研發、零部件的集成和研發,恒大正與全世界汽車產業各領域的龍頭企業合作,寄望以此實現恒大新能源汽車在核心技術、產品品質等在全球領先。
除了收購以及合作之外,恒大還發起“圈圈圈”的猛烈攻勢。今年以來,許家印帶領恒大汽車產業高管奔赴全球23個國家、47個城市,先后考察了58家全球汽車產業各領域龍頭企業,為實現“汽車夢”拼命奔波于全球各地,經常一天跑兩個甚至三個城市。
無論是世界強大企業,還是頂級設計大師的個人工作室,只要具有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頂尖技術,許家印都親自逐一走訪,不斷擴大恒大造車的“朋友圈”。今年9月份,恒大和5家全世界最大的、實力最強的工程技術研發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工程技術研發方面的第一個“朋友圈”;10月份,跟全世界15位頂級造型大師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造型設計方面的第二個“朋友圈”;在這次峰會上與60大汽車零配件供應商、零配件集成的研發企業共同簽約了戰略合作,建立了世界汽車供應鏈領域的龐大“朋友圈”。
為盡快坐上全球新能源汽車盟主的寶座,恒大還采取“大格局、大戰略、大規模”的“大大大”策略,包括在中國、瑞典及“”相關國家建設十大整車生產基地,在整車制造的十大生產基地建設擁有核心技術的零部件配套生產基地,以及同步研發覆蓋頂級型、超豪華型、豪華型、尊享型、舒適型、經典型等所有檔次及轎車、suv、mpv等15款車型,這是在世界汽車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打法。
許家印談到,十大生產基地,每個基地規劃產能50萬輛,首期是10萬輛,計劃2~3年內年產規模超過100萬輛,10到15年內年產規模要超過萬輛,將為消費者提供品質好、造型好、價格好的新能源汽車。
豪華的造車“朋友圈”
恒大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不足一年,便迅速結識一批全球汽車圈頂尖的“朋友”, 令其汽車夢迅速照進現實。除了豪門的光環以及自身的努力,恒大還靠什么一下牽手這么多世界汽車產業各領域的龍頭企業?
舒勒集團全球 ceo demonico lacovelli給出與恒大在沖壓技術上合作的理由是,中汽車市場未來肯定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市場,而恒大在這個市場里面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有180年歷史的舒勒集團與很多車企有合作的經歷,而恒大的雄心是非常大的,在未來幾年要達到的產量是該集團目前見到的最大項目。
“在電動車方面,恒大和其他中國車企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畢竟我們在一個行業里實現從0到80%,要比從80%到100%這一步容易。現在,我們一開始就做15個車型,在短時間內將達到很高的產量和占據很大的市場份額,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舉措。” demonico lacovelli如是說。
與舒勒集團一樣,汽車領域多個細分市場的龍頭企業皆看好中國的電動車市場以及與恒大的合作。fev集團全球ceo prof.stefanpischinger談到,該公司新3.0電動車底盤,其主要的優勢在于它可以適應多種車型。中國市場發展非常迅速、非常開放,中國人非常愿意接受新技術,這對fev集團來說是充滿吸引力的地方。至于恒大顛覆式一下開啟15個車型生產是否存在步子太大的問題,他的回答是,從恒大的發展歷程中看到,恒大有能力完成一些很大項目,而且實現飛躍性的發展,它完全有能力完成這個巨大的新變化和這么大的新項目,而對fev集團來說,也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新項目。
安通林集團家族成員兼副董事長 maría helena antolin則稱,現在整體新能源汽車行業其實并不太樂觀,但是恒大決定加入新能源汽車市場,這是一個非常勇敢的決定。而作為一個西班牙的公司,安通林希望成為恒大新能源汽車產業中的一員,一起把新能源汽車產業給帶起來,將為恒大提供最新的技術和最新的內部零件。她還談到,決定和恒大合作也是因為中國的市場。恒大雖然之前沒有什么造車經驗,但安通林公司已在新能源汽車上積累不少經驗,雙方可以通過合作共同進步。
賓尼法利納集團全球ceo silvio pietro angori認為,和恒大合作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賓尼法利納參加過不同的競標,但是從來沒有參加過一個規模這么大的競賽,能夠勝出,將與恒大一起去進行新的嘗試,并實現新的飛躍,恒大集團關注的不光是汽車作為產品本身,更多的是汽車行業一種新形勢的服務。
另辟蹊徑,恒大正快速構建一個巨大的汽車商業版圖,未來在造車路上難免會遇到困難和挑戰。不過,恒大不是孤獨戰斗,而是集全球各方的造車力量于一體。許家印自信地說:“在造車路上,有這么多世界汽車產業各領域的龍頭企業幫助恒大來造車,想不成功都是很難的。”
來源:和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