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日本東芝偷賣蘇聯數控機床,美國幾十年心血前功盡棄
2019-11-14 10:00來源:九個頭條網
原標題:幾十年前日本東芝偷賣蘇聯數控機床,美國幾十年心血前功盡棄
來源:左手槍炮右手玫瑰
1987年,日本東芝旗下的機械公司(toshiba machine)向蘇聯出口大型數控機床一事被公之于眾,旋即在美國引起強烈反應。有的美國議員將東芝產品氣沖沖地摔碎在國會大廈臺階上,還有人干脆掄起鐵錘大砸日貨。美國政府除對東芝公司采取嚴厲制裁措施外,還要求日方賠償對其國家安全造成的損害。
無奈之下,日本通產省宣布在1年內禁止東芝機械公司向14個國家出口產品。東芝公司先是敷衍搪塞,稱法國比其更早向蘇聯提供了機床。后來發現事態愈發嚴重,為保住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美國市場,東芝公司被迫花了1億多日元在美國50多家報刊整版刊登“悔罪廣告”,公司首腦也被迫先后辭職。圖為日本經濟產業省(原通產省)大樓。
為何美國對“東芝機械事件”大動肝火?東芝公司向蘇聯出口幾臺機床,怎么就損害美國國家安全呢?原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核潛艇以其優越的性能被視為“二次核反擊”的骨力量,受到各大國的重視,并成為蘇美軍備競賽的重要籌碼。冷戰時期,蘇聯海軍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潛艇部隊,總數達 306 艘之多,其中彈道導彈潛78艘,攻擊型潛艇228艘。 美國為保持對蘇優勢,利用其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提高潛艇質量的同時,集中力量發展水下反潛技術。
從50年代開始,美軍在全球范圍內逐步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反潛網,在本土東西海岸、夏威夷群島、阿留申群島以及北約一些國家沿岸都設置了聲吶探測系統,隨時對蘇聯潛艇進行跟蹤監視。由于蘇聯潛艇質量差、噪音大,一般清況下,美軍反潛系統在上百海里外便可發現蘇軍潛艇,并在20海里的距離根據相應特征辨別出具體型號。美軍將蘇聯潛艇噪聲之大引為笑料,認為本國核潛艇在技術上至少要比蘇聯領先10年。
但問題在于,蘇聯科技水平雖落后于美國,其情報部門克格勃卻能力非凡。上世紀70 年代末,美國人小約翰·沃克把美國聲吶可以追蹤蘇聯潛艇的機密泄露給蘇方,提醒后者盡快消除主要由螺旋槳造成的核潛艇低頻噪音。蘇聯方面聞訊大驚,馬上采取了一系列緊急措施降低噪音,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重新設計新型螺旋槳,而這就需要大型精密加工機械。但西方負責出口管理的“巴黎統籌會”出于戰略目的,將此類高級機械列為禁運物資,蘇聯因苦于無法弄到這種先進技術裝備而大傷腦筋。
直到1980年,事情才出現轉機。蘇聯以加工“其它部件”為由,向日本貿易代表團提出采購幾套數控機床。信息傳到日本,東芝機械公司看到有利可圖,便匆匆與蘇方私下簽訂合同,還采取瞞天過海的方法,騙過日本通產省與海關人員,以普通機床名義向蘇聯提供了4臺加工精度和效率都非常高的mbp-110銑床,并多次派人到蘇聯列寧格勒安裝調試。
蘇聯巧妙利用日本人的賺錢心理,在西方“警戒線”上成功打開缺口,終于獲得了這方面的高技術,為改進潛艇創造了條件。時隔不久,美國奇怪地發現蘇聯新研制的c級、s級、m級和阿庫拉級新型攻擊核潛艇的噪音顯著降低,只有原來的10%至1%,完全可與美軍現役核潛艇相媲美。
美軍聲吶系統探測跟蹤蘇聯潛艇也再不是數百海里之外的事了,而必須靠近到20海里之內才能奏效。1986年10月在直布羅陀附近,竟然還發生了美軍“奧古斯塔”號核潛艇執行跟蹤任務時與蘇聯核潛艇相撞的事件。消息傳出,美國朝野上下大為震驚,后經中央情報局調查,終于發現原來罪魁禍首是日本東芝公司。事件披露后,不僅在美國國內掀起軒然大波,也在西方各國引起眾怒。圖為在直布羅陀與美軍核潛艇相撞的蘇聯k-219核潛艇。
一時間,東芝公司和日本政府成了西方盟友的眾矢之的,飽受各方指責。蘇聯潛艇性能改進,噪音降低,意味著美國幾十年苦心經營的聲吶反潛系統基本失靈。美國海軍本來就難以維持的技術優勢有失去的危險。如果研發取代更有效的新型探測技術和設備,估計要付出200億至400億美元的昂貴代價。東芝公司為賺幾個小錢賣給蘇聯先進機床,就讓后者贏得了與美軍水下戰爭的主動權,進而對美海軍及戰略核力量,乃至整個西方的防務體系都構成了嚴重威脅,由此造成的間接損失無可估量。
責任編輯: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