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包為民在2019年calt論壇上透露,中國將力爭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地月空間經濟區,專家預測到2050年前后,中國每年在地月空間經濟區的總產值可以達到10萬億美元以上的規模。有意思的是,幾乎在同時,美國一家公司宣布研發能在月球乃至整個太陽系進行探索開發的智能機器人!
這家名為“offworld”的美國公司,總部位于加州。該公司首席執行官吉姆·卡拉瓦拉稱,他希望在2024年之前,將工業機器人發射到月球上,能夠幫助nasa的宇航員在月球表面建立基地。目前已經有一些財富強公司采購了該公司的機器人,用于礦山、建筑工地、隧道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這些機器人可以通過從事“機器學習”來在未來承擔月球上繁重的建設工作,為人類準備定居點。
該公司設想的新一代月球工業機器人包含以下性能:第一,體積小,堅固耐用,可以模塊化裝入火箭并在發射中幸存下來。第二,非常適合在月球、小行星和火星上的各種環境中運行,無需進行重大重新設計。第三,使用太陽能電力,這是外太空種可持續的能源。第四、具備自主性和快速學習能力,能自主解決問題。第五、模塊化和可重新配置,最大限度地重用已發布的硬件。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offworld”公司的機器人設計思路分為以下五步。第一步,就是剛才說的開發地球用采礦、建筑和制造通用機器人平臺;第二步,是利用這個平臺,獲取經驗和資金,發展在外層空間和月球上的工業機器人;第三步是研發具備初步在月球、火星和小行星具備作業能力的機器人;第四步是利用外空資源,發展機器人自我復制能力;第五步是建造第一個外太空計算機芯片。
該公司認為進軍外星球的機器人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用于提取水、鋁、硅和其他基礎材料的采礦機器人;第二類是用于構建和維護基礎設施的建筑機器人;第三類 以及用于生產火箭推進劑、氧氣、簡單結構和太陽能電池板等基礎材料的加工/制造機器人。這3類機器人共同形成了一個外星工業啟動套件,不僅能夠建立月球前哨基地,而且通過從低重力環境下提供燃料,極大降低空間運輸的成本。
在建立月面基地后,該公司還設想使用機器人開采月球水資源和制造火箭推進劑,供商業空間運輸公司和政府太空機構使用來創收。該公司還為歐美航天機構提供月球基地的基礎建設服務。利用在月球上收集的所有經驗,將月球機器人進化成能夠在小行星上進行資源開采的機器,以及在火星上完成一整套基本工業工作的智能機器人。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