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高難度的手術借助機器人的配合,就能完成地更加精準出色,為病人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在腔鏡手術機器人領域,中國一直以來都要依靠進口,價格高,維護難,而上海微創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一款圖邁手術機器人 有望打破這一壟斷,走出一條展現國際領先水平的中國醫療器械智能制造之路。
在東方醫院,被確診為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一位60多歲患者,日前接受了一次根治性的切除手術。這一手術在男性盆腔深處進行,周圍重要臟器較多,神經血管分布復雜,如果用傳統手術方法不僅切口大,出血多,對周邊臟器損傷也大。而這場手術在圖邁腔鏡機器人的輔助下完成,僅用時1個小時,參與手術指導的孫穎浩院士對這臺國產機器人的性能高度贊賞。
孫穎浩院士評價:“圖邁腔鏡機器人的腕式手術器械高度靈活、3d腹腔鏡頭提供了高清術野、直覺式主從遙操作靈敏易上手,使一些原本高難度的手術操作大為簡化,同時減少了術中出血量,從而降低術中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從臨床操作體驗和手術效果來看,圖邁腔鏡機器人展現出國際一流水準,將會給中國甚至全球的醫生和患者帶來更多選擇,我對國產腔鏡機器人的應用前景充滿信心。”
據悉,中國截止目前累計共進口近100臺腔鏡手術機器人,平均單機手術量近400臺,為全世界最高,顯示出極大的臨床需求。不過由于進口機器人采購及維護成本較高,每臺手術的平均器械耗材費用約合2.59萬元,而且需要患者自行承擔。東方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溫曉飛教授認為 :“如果實現了這個國產化以后,這個手術價格會比國外同類產品大概降低1/3左右,使我們的病人在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的同時,也在經濟上能夠有很多受益,這也是我們國家未來發展的一個大的方向。”
據介紹,微創醫療的相關科研團隊,用了5年多時間完成圖邁機器人的研發。無論機器人本體、3d電子腹腔鏡 鏡頭、機器人關節模組、機器人控制算法等底層技術,都實現了自主創新,解決了一系列國產手術機器人產業化進程上的卡脖子難題。與進口同類產品相比,圖邁腔鏡機器人具有器械壽命更長、3d電子腹腔鏡鏡頭更高清輕巧、手術操作臂更靈敏智能的三大特點,在保證手術全程安全進行的同時,優化了術者的操作體驗,減少了設備維護與耗材使用成本,真正走出了一條展現國際領先水平的中國智造之路。
該產品目前已正式進入國家藥監局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有望進一步加快在國內的上市進程。
據微創上海醫療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何超透露:這個設備是手術機器人里邊技術難度最高的一個產品,通過這個設備微創具備了整個手術機器人的研發與生產能力,所以同時也在圍繞它的技術在開發關節置換的機器人,通過它的視覺系統,我們也具備這樣的微型內窺鏡的研發能力,所以也正在向別的相關的產品方向開發。不遠的將來,更多種類的國產手術機器人將繼續問世。
微創首席技術官兼微創機器人董事長羅七一博士表示:“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國產腔鏡手術機器人產品的獲證上市,在普及臨床國際前沿技術、推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將使國家的醫療支出和患者的經濟負擔大為減輕。作為高端創新醫療解決方案的引領者,微創也將不斷拓寬醫療機器人業務領域,在機器人輔助微創傷治療領域為中國甚至全球的患者和醫生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
(看看新聞knews記者:周云 實習編輯:李珂)
來源:看看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