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俗話說“好馬配好鞍”,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后勤部”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也要跟上節奏才行。
10月14日,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46.6萬臺,其中交流充電樁27.1萬臺、直流充電樁19.5萬臺、交直流一體充電樁549臺。就增長情況來看,2019年9月較2019年8月公共類充電樁增加1.0萬臺。從2018年10月到2019年9月,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1.5萬臺,2019年9月同比增長63.7%。
充電依舊難
一直呈上升趨勢的中國汽車市場,在2018年出現了28年以來的首次下滑。但電動汽車的增長苗頭,卻未被車市的寒冬“澆滅”。中汽協數據表明,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127萬輛和125.6萬輛,較2017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截至2018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占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53%,為290萬輛。
進入2019年后,新能源汽車產銷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中國汽車產銷量達1814.9萬輛和1837.1萬輛,同比下降11.4%和10.3%,其中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88.8萬輛和87.2萬輛,同比增長20.9%和20.8%。然而,電動汽車市場發展的速度越快,作為“后勤部”的充電基礎設施就越難跟得上節奏。
截至2019年9月,通過聯盟內成員整車企業采樣約96.26萬輛車的車樁相隨信息,其中未隨車配建充電設施31.34萬臺,整體未配建率32.56%。而集團用戶自行建樁、居住地物業不配合、居住地沒有固定停車位這三個因素是未隨車配建充電設施的主要原因,占比達70.4%,其余原因占比為29.6%。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結構性供給不足等問題一直掣肘著行業發展。所以,雖然充電樁數量在不斷增加,但由于其普及度不足,仍有許多用戶面臨著充電難的問題。對此,財經網采訪了業內人士,其表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若想盡可能地解決用戶充電難的問題,運營商就要將補貼與運營掛鉤,改變建樁不合理的問題。
建設集中度高 充電基礎設施普及難
充電基礎設施的普及,對于電動汽車續駛里程不足的問題能稍作改善,也能夠更有效促進電動汽車的推廣和發展。截止2019年9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11.5萬臺,同比增加67.0%。不過就目前的數據來看,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集中度較高,普及之路道阻且長。
一直以來,國內耳熟能詳的規模化充電樁運營企業不超過30家。截止到2019年9月,全國充電運營企業所運營充電樁數量超過1萬臺的共有8家,分別為:特來電運營13.8萬臺、星星充電運營9.9萬臺、國家電網運營8.8萬臺、云快充運營2.6萬臺、依威能源運營2.4萬臺、上汽安悅運營1.8萬臺、中國普天運營1.4萬臺、深圳車電網運營1.2萬臺。這8家運營商占總量的89.7%,其余的運營商占總量的10.3%。
除此之外,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區域劃分也相對集中,僅排名前十的省市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的占比就高達74.7%;分別為:江蘇、北京、廣東、上海、山東、浙江、安徽、河北、湖北、天津。
從充電電量的角度來看,2019年9月全國充電總電量約4.95億kwh,較上月增加0.5千萬kwh。而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充電電量集中度也較高。全國充電電量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陜西、四川、福建、湖北、浙江、北京、山東、上海、湖南、河南、山西、安徽、重慶等省份,電量流向主要以公交車為主,乘用車同樣有較大占比,環衛物流車、出租車等其他類型車輛占比較小。
來源:財經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