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北:升級農機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到2020年,小麥、玉米基本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
訪談現場。見習記者 李皓 攝
長城網訊(記者胡曉梅 李紅霞 鄭白 武新杰 曾絲雨 見習記者周黎燕 李皓)日前,河北省人民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推動河北由農機大省向農機強省邁進。《實施意見》有哪些新目標、新舉措、新亮點?長城新媒體聯合河北省政務公開辦,特別邀請到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段玲玲、河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局長戎美瑞、河北省農業機械鑒定總站站長孫世楨做客演播室,為廣大網民朋友進行詳細解讀。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段玲玲。見習記者 李皓 攝
加快轉型升級??由農機大省向農機強省邁進
《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農機裝備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主要經濟作物機械化薄弱環節實現突破。全省農機總動力由7700萬千瓦提升到7800萬千瓦以上,農機具配置結構明顯優化。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由80%提升到83%以上,小麥、玉米基本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
到2025年,農機裝備科技水平明顯提升,重點農機裝備和關鍵零部件“河北制造”更具品牌價值和競爭優勢。全省農機總動力穩定在8000萬千瓦以上,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提升到88%以上,棉花、油料主產縣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丘陵山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提升到70%以上。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已經到了大發展、快發展的歷史階段。《實施意見》的這一目標要求是從河北地形地貌和產業類型多樣的實際出發而制定的。”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段玲玲介紹,河北是全國主要的農機應用大省,近年來,我省農機裝備產業持續發展,裝備結構明顯改善,作業水平大幅提高,主要農作物關鍵生產環節機械化取得明顯突破。截至2018年底,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7700萬千瓦,占全國總動力7.8%,位居全國三甲。全省農機畝均動力達到0.59千瓦,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43個百分點。全省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達到27.3萬臺,配套機具達219.9萬套,基本滿足糧食作物機械化生產需求。全省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以上,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1個百分點,位居全國前列。但從總體上看,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發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段玲玲指出,河北農機裝備制造業相對落后,全省共有規模以上農機企業76家,資產總計74.3億元,主營業務收入55.17億元,較山東、江蘇、河南等先進省份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農作物機械化作業覆蓋不全、薄弱區域“無機可用、無好機用”以及農機發展與農業重點工作結合不緊密,適宜機械化的基礎條件建設滯后等問題依然存在。為此,河北出臺《實施意見》,加快實現河北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
河北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局長戎美瑞。見習記者 李皓 攝
10項任務舉措?助力農機產業創新發展
到2025年打造10家行業領軍企業,對首次認定的農機高新技術企業給予10萬元獎勵性補助,培育5個具有河北特色的優勢農機裝備產業集群,每年重點打造農機品牌20個,到2025年引進3家農機裝備企業落戶河北,每年建設15個全程機械化示范縣,每年研發適合薄弱區域的中小型農機具20種、引進轉化新產品10項、制定技術規程20項,建設3個10萬畝和20個萬畝機械化節水農業示范區,到2020年建設智慧農場80個,每年建設農機推廣示范基地30個以上……
“《實施條例》從鞏固優勢農機裝備競爭力、推動新型農機裝備創新發展、培育農機裝備產業集群、推進農機裝備品牌建設、加強對外開放和國際合作、推進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加強薄弱區域新機具新技術研發推廣、加快重點領域農業機械化提檔升級、實施智慧農機提升行動、提升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能力10個方面明確了任務舉措,做到了科學化、數字化、具體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更加注重農機裝備結構的優化,瞄準丘陵山區、設施農業、特色產業機械化短板,明確了量化指標,細化到每項措施,分解到每個年度,做到了可操作、能落地。”省農業機械化管理局局長戎美瑞說。
《實施意見》還提出了5個創新舉措,在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上提出了要培育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和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2個舉措。其中,在培育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上,明確提出每年培育托管面積萬畝以上的示范組織100個,每年新增農機服務組織200個、創建省級農機合作社示范社50家的發展目標。在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中,明確3件重點工作:一是每市至少打造3個“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二是每年培育發展省級示范農業生產聯合體50個;三是按規劃建設農機具存放和區域農機維修中心,到2020年建成30個。
河北省農業機械鑒定總站站長孫世楨。見習記者 李皓 攝
7項抓手2個保障??為《實施意見》落地賦能
河北有些地方存在機械化基礎條件滯后,特別是丘陵山區存在農機“作業難”和“存放難”等問題。省農業機械鑒定總站站長孫世楨介紹,在改善農機作業基礎條件上,《實施意見》從實施農田宜機化改造和改善農機作業配套設施條件兩個方面明確了具體抓手。
在實施農田宜機化改造上明確3項抓手:建立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綜合整治等標準規范和實施細則;統籌各類相關資金及社會資本,推動農田地塊小并大、短并長、陡變平、彎變直和互聯互通;在丘陵山區,每年選擇10個縣開展宜機化改造試點,治理小塊田、異形地,提高農機作業便利程度。
在改善農機作業配套設施條件上明確4項抓手:落實設施農用地、新型農機經營主體建設用地、農業生產用電等相關政策;各市在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優先安排設施農用地;力爭到2025年建設有標準化配套設施的農機合作社達到60%以上;鼓勵有條件地方建設區域農機安全應急救援中心。
為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和農機裝備轉型升級,《實施意見》從資金和政策方面做了保障。段玲玲說,河北省級將安排專項資金,重點用于農機裝備技術改造、研發創新、試驗示范和集成推廣。各市也要加大對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投入力度。同時,全省將穩定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免收跨區作業的聯合收割機、運輸聯合收割機車輛的通行費。加強農機人才建設,在實用型人才培養上,將依托農民教育培訓提質增效行動,分層分類分期開展農機實用型人才培訓。弘揚工匠精神,開展“農機能手”評選,落實榮譽稱號和晉升資格。在工程人才培養上,扶持省內高校設置或加強相關農機專業,培養更多的農機人才。
鏈接:河北農機購置補貼有哪些新政策?
近日,內丘的一位網民王先生,向長城網《問政河北》平臺留言,他想了解河北農機購置補貼在服務和方便農民上有什么新的政策?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