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工智能走進教學,這些場景你見過嗎?
2019-10-10 13:25來源:夢里不打烊
原標題:當人工智能走進教學,這些場景你見過嗎?
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逐漸應用在教育領域,成為教育改革的新動力。
01
2019年,中國政府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在北京舉辦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會議以“規劃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引領與跨越”為主題。
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10余個國際組織的位代表共同探討智能時代教育發展大計,審議并通過成果文件《北京共識》,形成了國際社會對智能時代教育發展的共同愿景。
《北京共識》強調,要發揮人工智能平臺和基于數據的學習分析等關鍵技術在教育中的作用,構建支持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綜合型終身學習體系。
02
那么人工智能究竟能為教育做些什么呢?
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然而在大班教學中,因為時間精力有限,一位老師很難對每一位同學做到針對性、個性化教學。
人工智能卻可以幫助老師做到這一點,人工智能可以分析每一位同學的試卷和作業,并能具體得出整個班級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老師們可以根據人工智能的分析數據,實時關注每一位同學在每一個知識點上的掌握程度,輕松了解哪些知識點同學已經掌握,哪些知識點還需要著重強調,從而幫助老師提高教學效率。
此外,采用線上智能推薦技術,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數據,老師的教學數據、教學風格,把合適的老師更精準地推送給最需要的學員,也能為學員找到最匹配的老師,實現真正的因材施教。
03
在未來的智慧課堂中,教室里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智能攝像頭,利用計算機視覺技術,動態捕捉學生面部表情,再利用眼球追蹤技術,可以將學生的專注力軌跡描繪成點分布圖,從而讓老師間接了解學生學習時的注意力狀態。
這樣能夠幫助老師了解學生在一段時間內的上課狀態,做到及時準確向家長反映學生的情況,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幫助學生調整心態,消除負面情緒。
此外,老師也可以根據數據反饋,調整自己的上課節奏,改善自己的上課方式,提高學生上課積極性。
04
當人工智能技術不斷運用在教學中,老師的時間利用率將會大大提高,這意味著,老師可以被解放出來去做那些更有價值、機器無法替代的事情。
比如切實關心學生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多與學生交流,緩解學生的負面情緒和壓力,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還可以把時間更多地注入在教學研究中,創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
人工智能一方面提高了老師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質量,另一方面也為教育增加了新的內容。
在2019年被發布的《北京促進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發展行動計劃》中便強調:不僅要發揮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作用,也要在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中,推動人工智能納入實踐活動,為未來人工智能領域培養新的人才。
對于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應用,網上熱議紛紛,有人認為人工智能教學會取代老師,也有人認為實際上人工智能并不會讓老師失業,只會幫助老師實現育人的核心價值。
來源:搜狐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