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能,是因為人工智能等科技當然是有助于解決交通擁堵的;說不能,是因為任何問題都不可能單憑科技本身就得到解決。通過人工智能在交通領域的應用,來看看人工智能是怎樣來解決交通擁堵的。
應急車道對交通擁堵的影響,應急車道對居民健康和安全至關重要,盡管如此救援車輛還是經常被誤入應急車道的汽車阻擋。城市需要更有效的應急交通機制,以確保在緊急情況發生時應急車輛能夠一路暢行,同時在沒有緊急情況時也能保障道路空間得到有效利用。
車道和路線的動態管理將使這一理想場景成為可能。在華為云等云廠商的推動下,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實現突破性發展,并在包括交通領域在內的各行各業落地應用。將來,應急響應將由人機協同處理,而不是僅由人工管控。有了5g使能的自動駕駛技術和互聯汽車,城市將不再需要專門的應急車道。相反,道路資源將按需分配,在發生緊急情況時,確保第一時間響應的應急車輛一路暢通,以挽救生命并保護安全。
隨著越來越多的車輛通過c-v2x等技術實現互聯,車輛之間、車與交通信號燈,以及車與城市交通控制中心將可以相互通信。在發生緊急情況時,中央系統將利用實時數據,立即為整個城市的交通系統生成最有效的解決方案,然后向所有相關車輛發出指令,以便讓出一條臨時應急車道。
據全球權威分析機構ihs research預測,到2025年,全球自動駕駛市場的規模可能達到2萬億美元,在減少交通事故的同時,還能降低約10%的油耗和20%的空氣污染物。零擁堵的交通管理系統和虛擬應急車道是“可定制化道路”概念的核心。它們將成為未來智慧城市和安全城市解決方案的關鍵基礎技術。
這些系統將把行人、駕駛員、車輛和道路連接到統一的動態網絡中。通過動態規劃,智能交通系統將能更有效地利用道路資源,并縮短應急響應時間。除了挽救生命外,智能交通系統還可以節省公共預算,最大限度地減少公民和私營部門的時間成本,并能夠減少交通造成的環境污染。
要實現以上愿景,需要強大的計算能力,對時空數據進行高維分析,而當前的計算架構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撐。因此,企業和研究機構正在加大研發力度,以加快開發量子計算等新興技術。華為近日發布的報告giv預測,到2025年:c-v2x蜂窩車聯網將嵌入到全球15%的車輛中。20%的大型企業都將有望從量子計算發展中獲益。
標簽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