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禮冠出生于1917年,江蘇常州人,父親查秉初曾任武進商會會長。查禮冠早年就讀于常州芳暉女中,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的她,在幾個兄弟姐妹中學業是最好的,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機械系,成為機械系為數不多的女生之一。
導語:翻開南京的“畫卷”,一群開闊大氣、意志堅韌的女性向我們走來。新中國成立70年來,南京的光輝成就離不開她們作出的貢獻。她們與共和國同呼吸、共命運,在漫漫歲月中閃爍著璀璨奪目的光華。
綻女性之風采,展時代之芳華。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南京解放70周年之際,我們講述70位與共和國共同成長的南京女性的故事,追尋時代洪流中熠熠生輝的“半邊天”印記,為70周年獻禮!
526 >
查禮冠(圖右)
上世紀60年代初期,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研發出了全國第一個機器人,主持研究的是一位女教授,名叫查禮冠,她是我國機器人事業的先驅者之一,也是東南大學機器人傳感與控制技術研究所的奠基人。
不幸的是,在她積極籌建南京工學院機器人實驗室期間,一場車禍奪去了她的性命,有關她和第一個機器人的故事,也漸漸被時光淹沒了。
608 >
1960年南京工學院校研制的機器人在大禮堂門前展出,其中背對鏡頭的女性即為查禮冠
手不釋卷的女強人
1917年,查禮冠出生于江蘇常州,父親查秉初曾任武進商會會長。查禮冠早年就讀于常州芳暉女中,從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的她,在幾個兄弟姐妹中學業是最好的,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機械系,成為機械系為數不多的女生之一。
1949年南京解放后,查禮冠歷任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機械系教務處副處長、自動控制系副主任、教學法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省人大代表等職。并先后當選為江蘇省文教先進工作者和全國婦女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曾受到周總理的接見。
1952年南京工學院成立時,查禮冠就在學院機械系任教了,并且很快就當上了教務處長。據其家人回憶:她大部分時間都是抱著一本書在看,看的也都是專業方面的書。她在工作中是個比較強勢的人,有女強人的氣質。
應“會”而生的頑皮機器人
在1958—1960年間,為了迎接“南京無線電技術展覽會”,幾名學生決定做一個用無線電操縱的機器人,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當時已是南京工學院機械系教務處處長查禮冠以及學校的支持,于是師生們就開始大干起來了。
當時,學生們唯一的資料就是兩張從雜志上找到的蘇聯和日本的機器人照片。可是這兩張圖片只有機器人外形,沒有內部裝置圖,更沒有介紹一點構造原理。
那時,很多人也不看好此事,日本用了很長的時間才造出簡單粗制的機器人,而且此時離展覽會只剩下30多天時間了,他們能趕得及嗎?但這些年輕人沒有顧慮這些,他們就想要制造出一臺在幾公里外可操控,能說會走,而且能做出各種表演的機器人。
為了讓機器人能模擬出人的腿部動作,學生們跑遍了南京市的百貨公司,物色各種能做跳、跑、點頭、搖頭等各種動作的小玩具,從這些小玩具中尋找啟發。另外還跑到假肢工廠,向老工人請教假肢的制造問題,這對機器人模擬人的上肢動作也有很大啟發。
在短短6天時間內,以查禮冠為首的師生30人就完成了250張設計圖,討論修改無數遍,才將機器人設計好。
386 >
研制成功的機器人
經過設計,這臺機器人的高度超過2米,能做28個自由度動作。
這臺機器人是用洋鐵皮做的“衣服”,在當時資源匱乏的年代,為了弄到鐵皮,同學們跑遍了南京各區的洋鐵店。
鐵皮和器材找到后,組裝又遇到很多問題,比如怎樣使機器人能做到前進、后退、轉彎,剛開始,機器人連站都站不穩,走路直搖晃,后來,經過廣大師生的共同啟發,在機器人的足踝關節安裝了四個彈簧,終于解決了這一難題。
526 >
研制組教師正在檢查機器人
可是在調整電波信號時,接收機卻像不馴服的野獸一樣,喇叭里發出亂七八糟的尖叫和噪音,十次、二十次地調整,還是不行。
查禮冠所寫的《機器人誕生了》中也提到了這個問題:“開始時,干擾很大,機器人不聽話,叫他走路,他偏轉彎。為了叫這頑皮的家伙聽話,無線電系的同志們多次反復進行試驗,解決了問題。”
經過師生們一個多月的艱苦奮戰,查禮冠教授筆下的“頑皮的巨人”終于完工,這是我國在機器人領域上跨時代的一個飛躍。
425 >
慶祝國慶十五周年游行隊伍中(圖右一為查禮冠)
綻放時凋零
我國機器人領域遭遇重創
1983年12月初,查禮冠教授帶助手黃惟一教授及一位研究生去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參加由她和華南理工大學謝存禧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啟先教授等共同發起的第一屆全國機器人學會成立大會。此時,全國剛剛對機器人技術研究有所重視,查禮冠和助手也正在積極籌備教育部在南京工學院準備設立的第一個機器人技術重點實驗室,但在大會結束的時候,查禮冠與黃惟一在華南理工大學校園遭遇車禍,被一輛失控的汽車從身后撞飛,查禮冠不幸罹難,其助手黃惟一也被撞成重傷。
因為查禮冠教授的去世,東大的機器人實驗室籌備工作一度中斷,在當時全國機器人領域形式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可謂是當頭一棒,另眾人不知所措。
繼承遺愿
中國機器人領域再出發
直到1984年,查禮冠的助手黃惟一教授逐漸康復后,化悲痛為力量繼續開始為全國第一個機器人技術重點實驗室進行籌備工作,建立了機器人傳感與控制技術實驗室(現東南大學儀器科學與工程學院機器人傳感與控制技術研究所),東南大學機器人技術的研究得以延續到今天,目前該實驗室已成為在國內機器人領域享有盛譽的江蘇省重點實驗室。
來源:鳳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