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清晨,位于廣州市黃埔區廣本路1號的廣汽本田工廠,大量物流車進進出出,各種零配件匯集于此。工廠內,機器手臂不斷地揮舞著,生產線一片繁忙,一分鐘左右就有一輛新車駛下生產線,然后被相繼發往全國各地。
就在這里,1985年廣州標致成立,讓廣東成為全國汽車生產的“三大三小”之一,實現了“轎車夢”。不過,取得入場券的廣東并非一帆風順,廣州標致由于種種原因,經過一段時間發展之后便無奈退出歷史舞臺,只能重組。
1985年3月16日,南方日報頭版刊發《中法合資創辦廣州標 致汽車公司》的消息。
“當年,重組廣州標致遇到很多困難,包括合作伙伴如何退出,生產資質如何保留、資產如何處理、人員如何安置,以及全球尋找合作伙伴等一系列問題。”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同時外界對廣東造車也心存疑惑,認為廣州人搞貿易,做生意還行,汽車這種重工業“沒戲”。
最終,經過艱難的談判,廣汽以1法郎為代價收購了廣州標致中法國標致股權,保住了廣州汽車工業的“入場券”,并在眾多跨國汽車企業中,重新挑選了本田作為新的合作伙伴。
廣州轎車項目與日本本田簽署合資合同,成立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1998年5月8日的南方日報頭版進行了報道。
1998年7月1日,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拉開了廣東汽車工業突飛猛進的序幕,乘著小汽車入家庭的大浪潮,廣東汽車工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當年,雅閣一推出市場便供不應求,終端市場普遍加價兩三萬,部分地方更是達到五六萬。
廣汽本田的成功效應,為廣東汽車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隨后,日產、豐田、大眾、psa、菲克集團等世界巨頭相繼落戶,進一步強化了廣東汽車工業集群效應。
2003年6月16日,東風日產的第一款車型陽光下線;2004年9月1日,廣汽豐田正式成立;2010年6月,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廣東項目正式簽約,落戶佛山市南海區;2010年8月,長安汽車與深圳市簽署長安psa戰略合作協議,正式落戶深圳;2016年4月18日,廣汽菲克廣州工廠落成投產。“為什么廣東落戶?主要是廣東擁有完善的產業基礎,同時當地政府十分支持。從落戶到現在,佛山工廠已經生產了超過160萬輛汽車。預計到2020年,佛山工廠將擁有2條大線及生產10款車型,整個基地將具備60萬輛/年的產能。”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總經理張碩表示。
一汽—大眾落戶佛山,2010年6月10日的南方日報對此做了重點報道。
至此,廣東汽車工業真正實現結構多元化,從當初依托日系品牌到日系、歐美系、自主品牌并駕齊驅,形成了以廣州、深圳、佛山整車制造,珠三角為零配件配,并協調帶動粵東西北發展的生產格局。
通過合資合作,廣東汽車工業實現了由小到大的蝶變。那么,如何從汽車大省向汽車強省邁進?唯一的路徑,就是堅持不懈地自主創新。
“合資合作雖然取得成功,我們獲得了盈利,但并不掌握核心技術,所以要全力打造自主品牌。當時想法很簡單,即便要把前面10年合資合作積累的所有家底都拿出來,也要把自主品牌搞上去。”廣汽集團原副總經理何焰輝表示。
通過從零開始,一步一個腳印的正向研發,廣東汽車人成功打造了屬于自己的生產體系。如今,廣東汽車工業已經形成了自主創新能力,并在部分核心技術實現了領跑:廣東自主品牌研發具有全部知識產權的車輛已經導入多個合資車企生產;廣東自主設計建造的全新新能源汽車智能生態工廠,實現了多項技術業內領先;廣東自主品牌車輛,已經進軍全球汽車成熟市場。
2018年,廣東省汽車產量達到321.58萬輛,位居全國第一。按照廣東省工信廳規劃,到2022年,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取得實質性進展,全省力爭實現汽車制造業產值達到13000億元,約占全球汽車制造業產值比重達到5%。
1
開放引領 創新驅動
文|丁建庭
70年來,廣東汽車工業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過程,如今成為中國汽車制造業的龍頭之一,在“廣東日記”中寫下了精彩篇章。
汽車工業是一個典型的資本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在要資本缺資本、要技術缺技術的不利條件下,廣東汽車工業緊緊抓住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以開放務實的態度,堅持合資合作與創新驅動,逐漸發展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的重要汽車制造基地。回顧一路走過的風風雨雨,最重要的經驗便是開放引領、創新驅動。
廣東汽車工業的起步,以至后面能走得比較穩,得益于國門打開,從發達國家引進了外資和技術,“站在巨人肩膀上”發展自己的汽車工業。上世紀末,世界知名汽車品牌本田落戶廣州,并在短時間內取得了成功,從而為廣東汽車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開啟了廣東汽車工業高速發展的黃金20年。
對外開放是基本國策,但僅靠開放還不夠,必須結合企業實際、市場需求、地域特點創造性地開展合資合作。在廣汽本田之前,最早的合資合作企業——廣州標致是失敗的,而且代價不可謂不大。而廣汽本田沒有走傳統汽車合資企業的發展模式,而是選擇了“以市場為導向,先做強再做大”的新模式,少投入、快產出、滾動發展,結果異軍突起,后來居上。這種模式創新,同樣至關重要。
汽車工業起步階段可以靠技術引進,但要實現趕超或者引領,就必須立足自主創新、自立自強。從技術引進到消化,從消化到吸收,再從吸收到創新,這是廣東汽車工業發展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廣東大力發展汽車自主品牌,比亞迪、廣汽傳祺、東風啟辰等自主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產量也在逐年提高。
當前,伴隨能源革命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浪潮,全球汽車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顛覆性變革,唯有繼續堅持開放引領、創新驅動,在智能網聯以及新能源汽車這一賽道上不斷加速,廣東汽車工業才能鞏固并擴大市場領先地位。
【統籌】陳楓 羅彥軍 曹斯 鄭佳欣
【腳本、配音】郭小戈
【拍攝】石磊(部分素材由受訪單位提供)
【制作】王良玨 何志豪 陳明記 黃澤偉 劉子葵 張西陸
來源:南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