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長沙9月17日電 近日,國網湖南電科院利用新配置的電纜超低頻局放測試裝備,成功發現并定位長沙10千伏東梓線局放缺陷,為湖南省電纜“把脈”“問診”提供新的“藥”方,這也是該新技術在湖南省首次成功應用于現場。
測試期間,電科院通過超低頻局放測試技術僅用40分鐘即完成了電纜及中接頭測距,以及三相電纜的多次加壓測試。通過實時在線分析、排除干擾點,篩選有效的局放點位置及其放電量,最終判定局放點具體位置,與實際檢查結果完全一致。
電纜在復雜惡劣的條件下會出現各種潛伏性缺陷,且隨著運行年限增加而發展、劣化,對供電可靠性造成威脅。為提高電纜缺陷發現效率、擴充電纜“體檢”手段、最大程度減少故障停電和檢修停電,電科院積極引進、大膽嘗試、快速吸收各類電纜診斷和檢測技術,先后研究并應用了振蕩波局放、超低頻介損、寬頻阻抗分析等先進方法。本次新增的保電利器,具有實現了一套設備、多個項目;有效發現實際工作條件下的電纜病灶;停電檢修時長縮短一半以上等優勢,能實時提供檢修決策建議,提高了整治效率。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