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區內噴淋抑塵,生產、辦公、生活分區,生產物料全封閉,車間內潔凈衛生,自動化生產設備運行良好,環保設備科學有效……一改以往的廠區內亂堆亂放、廠房內污亂不堪、工人油污滿身的情景。這是近日記者跟隨河東環保分局監察執法人員走訪河東區幾家提升改造后的五金生產企業,記者看到的真實畫面。
在位于鄭旺鎮的臨沂金盛源五金工具有限公司,在生產區,扁鋼自動化鍛造設備正在運轉,全封閉化生產,脫硝、除塵設備正常運行,成品區有序堆放著大量扁鋼成品,而十幾米外是原料區,堆放著成捆的原材料。生產產生的固廢物鐵氧化皮都也被收集在一起,用塑料布覆蓋嚴實。廠區內隨處都能感受到噴淋抑塵設施制造的“毛毛雨”,地面濕潤、干凈。“廠里早在2015年就上了脫硝、除塵設備,2016年由燒煤改成燒天然氣,2018年又投入300多萬元,上了全自動化設備,不僅生產效益高了,而且節能減排環保。”該廠總經理趙振作說,環保改造廠里一直走在前頭,這次廠里改造提升主要是按要求對廠內進行分區改造,分成生活區、生產區、原料區、成品區、裝車區等五個區域,優化了廠內環境,停工十幾天后就恢復了生產。
在位于九曲街道的山東省強順五金工具有限公司,記者看到,工人在有條不紊地生產,車間內潔凈衛生,即使用了多年的機器機身上,用手摸一下都感受不到油灰。該廠生產的是便攜式油桶,需要進行封閉噴塑,噴塑環節產生的污染物通過光氧催化、低溫等粒子、脈沖布袋除塵等技術設備處理,做到達標排放。而在臨沂萬超異形制釘廠,則采用在機器底部加裝一層整張鐵皮做成的油托,來收集生產過程中滲出的機油這種尾廢物的,并且收集起來的機油還可以重復利用,既避免了環境污染,又節約了生產成本,一舉兩得。“原來我們廠內原料隨處堆放,通往車間的只有一條窄窄的通道,都被原料占滿了,車間油污滿地,墻面烏黑。整改提升后,廠內分成幾個功能區,地面潔凈衛生了,沒有油污了,散亂污不見了,現在連工人上班時自己都覺得工作環境好了,心情舒暢了。”該廠廠長郁章彬說。
這幾家河東區五金企業都是改造提升后的范例。為有效提升該區五金機械行業發展水平,加快五金產業“專精特新”轉型升級,引導行業規范、有序、健康發展,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規模和品牌效應,增創現代五金制造業發展新優勢,河東區按照五金產業轉型升級“九化”標準相關要求,對全區五金機械企業(作坊),包括各類金屬、機械生產加工制造企業,全面開展整治提升改造工作。
根據《河東區五金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要求,五金產業轉型升級“九化”標準為:廠區內外環境優化、物料封閉化、廠房標準化、車間潔凈化、生產設備機械化、自動化、環保設施科學化、工廢無害化、現場管理規范化。要求五金企業廠區內部生產、辦公、生活分區,道路、裸露地面硬化,灑水抑塵,車間、圍墻墻體潔凈;廠區內所有物料必須入棚、入倉、入庫房,并分類堆放、整齊有序;廠房必須符合環保及安全生產要求,減少污染源;鼓勵應用先進的機械化、自動化技術裝備,積極投身機械化、自動化改造;所有工序、工位等產生污染物部位,必須科學安裝與污染物排放相匹配的污染物防治設施,減少無組織排放和跑冒滴漏等現象,確保污染物有效收集并處理后穩定達標排放;產生的廢砂、廢渣等定點收集存放,設立標識,并采取有效的防塵抑塵措施,定期按相關規定處置,污水處理、噪聲治理等嚴格按國家法律法規執行;落實企業現場環境精細化管理,推行建立6s管理制度(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提高現場管理的質量和水平。
河東區通過樣板先行、現場指導、掛號銷號制度等措施,推進五金企業整治提升。前不久,河東環保分局已組織近百家五金企業到整改提升樣板企業進行參觀學習,積極引導。同時,河東環保分局監察執法人員對轄區內五金企業進行現場指導檢查,幫助企業梳理在污染治理、臺賬管理、環保設施運行等方面的問題,形成問題清單和整改清單,監察執法人員給予針對性指導,幫助企業提升環境管理能力,加快五金產業轉型升級。
來源:大眾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